香港警務處退役同僚協會專欄 |
|||
0 張相片 |
|||
退役同僚協會周年大會退役同僚協會二○○六年周年同寅大會日前假界限街警察體育遊樂會怡逸軒召開,職員關係課陳家傑警司與關達錦福利主任到賀。二百多位會員參加大會,由區鼎主席報告會務,黎錦江司庫報告財政,均獲一致通過,並確認委會會務成就。區鼎主席致謝辭時表示:「多謝會員歷年來的愛戴與支持,本人與委員會將竭盡所能,努力拓展會務。」 香港警務處退役同僚協會與港大合作舉辦為期一個月的「香港動盪時期的警政」展覽,該展覽將於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在香港大學舉行,展覽內容分三個專題,計為(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警政的延續、(二)五十年代的警政演變,及(三)六十年代動盪時期的警政。展覽現場將展出珍貴歷史圖片及撰文、歷史文物、影音製作等。 期間,主辦單位將舉行兩個專題講座,第一次講座將於九月七日下午一時至二時舉行,主題為「香港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警政;第二次講座則於九月十三日下午一時至二時舉行,主題為「一九六七年防暴」。 今次展覽將不會接待公眾,接待人士只限學界及現職或退役同僚。有興趣參觀的同僚需事前聯絡退役同僚協會作出安排。 兩個專題講座同樣接待學界及現職或退役同僚,每次講座名額只有三十五個,有興趣出席的同僚請盡速與退役會會務職員盧約文聯絡,電話2366-1585。
本欄繼續推出由協會資深會員提供資料,並由香港社會學系朱耀光博士及何家騏先生撰寫有關香港警政歷史變遷過程:
在老一輩香港市民的眼中,警務工作是男性專利的職業,警察亦有「男子漢」的暱稱。至於警隊內的女性人員,從來都被視為「非正規的、附屬的」角色,女警從來都被認為是從事非緊急、支援性任務的不二之選。翻查政府及學界出版的資料,有關女警的論述亦著墨不多。但是,在香港警政的歷史內,這群「少數民族」,其實卻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女警儘管獨立於男警的編制外,但她們的入職程序跟其男性同僚大致相約。警隊在一九五○年招收了第一批女性人員,當中最著名的,莫如首位華籍女副督察高健美。但整體而言,在「好女唔當差」的固有觀念下,女應徵者的數目,跟男警相比,仍相差很遠。據數位在六十年代加入警隊的女警依稀記得,每次在各分區警署舉行的招募會,約四十至五十名的應徵者,最終大約有四至五人被錄取。從成功率來看,好像比男投考人高出很多,但其實除了體格的要求有異外,所有入職的女性人員,一樣要在「讀默」考試合格,這對大多只是小學程度的少女來說,已是一大考驗! 而所有被錄取的女警,跟她們的男同僚一樣,全部都要到黃竹坑警校接受為期半年的訓練。由於女學員的數目不多,在六十年代的警校,並未設有女警專班。因此,女士們會被安排加入男學警的班別內,一同上課及操練。一些退役女警指出,正是這安排令她們變得「粗魯」了很多!由於女學員的步距較短,她們跟同班男同學練習步操時,經常會出現不協調的情況。要練得步伐一致,這十多位學員唯有練習配合大部份男同僚的步速,這正是她們的困難所在!另外,女學員亦一樣要接受射擊訓練,不過由於她們正式就職後,不用佩槍巡邏,故此她們在約為期半年的訓練中,只有三次的槍械訓練課程。 完成正規的訓練後,女警可按興趣增修一些專門的 課程,準備加入個別特種部門工作。當中,參加水警課程的女警為數最少,而及後申請加入交通部的較多。原來很多的女警也受不了在水警輪的長期顛簸,因而很多都在訓練中退出;相反很多女警都想從事交通指揮的工作。她們雖然隸屬交通部,但是卻不一定是擔當「騎鐵馬」作道路巡邏。她們大多被派往「打交通」-- 即在市區道路要塞指揮交通;或於學校及社區中心進行交通安全的教育工作。有趣的是,原來交通女警上班的時間比較特別,由早上八時至十時;下午二時至四時及下午五時至七時。這些負責「打交通」的女警,每逢在這些上下班的繁忙時間,她們便會站在馬路中心的交通指揮亭內,肩負重任。 (待續)
|
|||
<<返回健康生活>>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