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務處退役同僚協會專欄

1 張相片


本欄繼續刊登由協會資深會員提供資料,並由香港社會學系朱耀光博士及何家騏先生撰寫有關香港警政歷史變遷過程:

香港早期的便衣探員

在普羅巿民眼中,警察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軍裝警員,穿著整齊制服,在街道上巡邏。另一類是便衣探員,在電影橋段中經常與悍匪絞盡腦汁,鬥智鬥力。兩者相比,巿民或會對沒有穿制服而帶有神秘色彩的探員特別感興趣。

拜師學藝

現今之刑事偵緝人員,俗稱CID,是需要接受嚴格訓練,才可從事刑偵工作。有趣的是原來在半個世紀前,香港的探員是「邊做邊學」的。根據一些在一九四○年代入職,曾當過探員的退役前輩憶述,當時由於缺乏正規的刑事偵緝訓練,他們剛被調派做探員時,真是手足無措。他們一般會找一位較資深的探員作師傳,跟他出外辦案,從他身上學習查案程序及手法。這個非正式的「師徒」制度,使探員間之關係十分密切,而探隊內的老前輩更深得後輩尊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香港警隊逐步走向專業化,這種「拜師學藝」的情況,隨著一九五二年起,處方開設了正式的刑事偵緝課程供準探員就讀才終止。

自備便裝制服

便衣探員,顧名思義,是不用穿著制服當值的警察,但他們工作時仍需不同的裝備協助他們查案。當年由於警政制度未完善,除了佩槍以外,其他裝備例如手扣和槍袋等都需要自己掏腰包購買。一位退役前輩笑說,剛做探員時,為了購買較好的用品,花了他大半個月糧。另外,他們每年都會參加一些大型的慶典活動例如周年大會操等。他都跟同僚一起到深水的裁縫店做一套以黑膠綢縫製的唐裝衫褲,穿上唐裝布鞋,成為了他們出席這些官方儀式的「制服」,但有趣的是當年華探長穿回全套軍裝,並掛上紅帶(俗稱「新郎哥」)。

按圖索驥

由於當年的探員文化水平不高,他們在辦案時,經常在文件上附上自繪的圖畫作說明,使其他同僚明白他們調查案件的經過及內容。一位退休探目說,他曾處理過一宗在港島上環發生的案件,在他的下屬提供的文件中,他看到了一幅繪了樓梯的圖晝,查問後知道當日案發的地點在樓梯街。不同年代的便衣探員會有不同的過人之處,但怎樣也想不到,舊日很多幹探居然有繪畫的天份!

自成一角的水警

巿民普遍讚賞香港警隊在維持治安中的專業表現,但其實很多人忽略了在我們家園的最外圍,肩負起海上治安和秩序重任的水警。

「水警」還是「水師」?

水警和陸警都是香港警隊的重要部分,但水警的編制及對人員的技能要求和陸警卻有顯著的分別。在六十年代中之前,本港水陸兩警是分開招募的。應徵警察的人士,必需首先選擇投考水警或陸警,然後到不同的招募處應考。一位退役水警前輩笑言,當時的警隊名聲不太好,很多父母都不贊成子女當差。有趣的是一般市民由於少接觸水警,加上當年的水警是穿水手裝束的,所以很多人以為水警是「水師」,不是警察。他跟父母說他去投考做海上保安工作的海員,他的家人因而沒有反對。

分班受訓

所有初入職的水警,跟陸警一樣,都需要在警察訓練學校完成基本的警務課程。以前的水警學員,都會獨立成班在警校訓練,不會與陸警混合上課,但這種分班受訓的安排,在六十年代中期經已被取消了。水警學員在登上水警輪工作之前,都要學懂有關航海、輪機、海事法例及無線電通訊等專業知識的訓練,經考試合格後,才可正式當值擔任該類別的工作。水警訓練學校提供的課程,其後更被香港海事處加以認證,因此所有畢業的水警學員,均可獲得相關的技能操作證書。

兄弟團隊

以往水警輪上負責專門掌舵及操作機械的是文職技術人員,屬於海事處編制,到了五十年代初,處方為了確保在任何情況下水警輪的工作得以正常運作,於是將船上舵手的文職崗位改由紀律人員擔任,其後於六十年代中,更將操作機械的文職崗位轉職為紀律人員。換言之,由船長、水手、機組人員及無線電生等等,全部都是警察。

根據退役水警人員所述,他們由於與同僚長時間在船上工作,共渡風浪,彼此之間感情特別要好,是真正的兄弟班。另外他們經常為離島居民維持治安及提供緊急事故服務,所以他們與居民的關係一般非常良好。他們每遇到較嚴重罪案發生時,離島居民都會樂意充當他們的線眼,提供有關的罪案資料,因此破案比較容易。(待續)

戰後初期的便衣探員。


<<返回康體消息>>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