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務處退役同僚協會專欄
|
||
培訓銀鷹先鋒 沙田警區指揮官鄭仕廉日前在沙田新城市廣場舉辦二○○七至○八年度沙田區撲滅罪案活動開幕典禮中,頒發委任狀予首批五十四位「銀鷹先鋒」。並邀請藝員李司祺及胡楓兩位擔任銀鷹大使。「銀鷹先鋒」計劃於本年初由沙田警區首先發起成立,邀請信義會沙田長者綜合服務處、沙田區議會、沙田區政務處及香港警務處退役同僚協會協辦。 該計劃旨在加強區內長者防騙意識,凝聚群眾力量推廣滅罪信息。退役同僚協會會員是最好的導師,在全無代溝的情況下亦師亦友向參與「銀鷹先鋒」計劃的長者灌輸防騙知識,培訓長者成為滅罪精英,警察之友。 香港華籍督察(一九四○—六○年代) 為慶祝特區回歸十周年,本專欄獲得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朱耀光博士、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何家騏,及協會委員陸啟鎏三位的協助,專訪三位退休督察—李福基、劉仁濤,及陳福祥,描述四十年代華人督察入職情況。 開埠已有華人「幫辦」 在現時二萬七千名紀律人員組成的香港警隊中,肩負起前線管理工作的督察級人員(俗稱「幫辦」)約有二千二百人。香港在一八四一年成為英國殖民地,而港英政府在一八四四年正式成立香港警隊。我們一直以為早期香港警隊的管理階層都是來自宗主國的英籍人士,華人是很難有機會晉升為管理人員。但有趣的是,根據文獻記載,原來香港警隊在未正式成立之前,於一八四三年已招募了楊佐為首位華人督察。 香港於一九四一年被日本佔據,一九四五年重光後更大量增加華人「幫辦」的名額。到了一九五四年,方奕輝成為警隊首位華人總督察。由於警隊階級制度的更改,香港華人高級督察要到一九六一年才首次出現,他們分別是林大衛和林文浩。陳福祥、李福基和劉仁濤則分別在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和一九五二年入職為督察,《警聲》有幸從他們的親身經歷了解到當年華人幫辦如何入職和受訓及他們在香港早期警政管理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英文好是入職首要條件 當年投考警員的程序是先量度高度,隨後主考官憑他的印象挑選適合的候選人進行讀默考試,再加上體能測試及格便可入職。 華人投考幫辦的條件和程序卻不同,投考者除了要有中學畢業學歷外,更需要具備良好的英文聽講和書寫能力,所以能直接入職督察的投考者大都是當時就讀於本地英文中學的優秀青年人。根據於一九四五年加入警隊的陳福祥回憶,符合條件的候選人先被邀請參加英文的遴選面試,當時負責考核他的是警務處長麥景陶,而他被問及怎樣處理一個持械行劫的場面。他笑說:「後來我才知道很多應徵者被這個面試難倒了!他們因講英語不好或建議即時開槍而落選,真是「慢」又死(講英語不流利),「快」又死(太快採取行動)!」 口試過關後,投考者便要參加英文的筆試,內容不再是讀默,而是問答題目。部分更是處境問題,要求投考者對不同情境給予個人的看法。最後過關的投考者須到中環進行體能測試,及格後才被安排接受幫辦訓練。(待續)
|
||
<<返回新聞>>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