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家庭故事與你分享 |
||
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十周年而舉辦的香港和諧家庭選拔,已於日前圓滿結束。
其中刑事情報科梁敏光督察一家的作品獲選為「最具代表性和諧家庭」,《警聲》現刊登全文,與讀者分享和諧家庭之道。 和諧家庭之道 「砰... ...」 「砰... ...」 在一個十二歲女孩的面前,父親把母親從住所掉下後,自己也跳下去,這是二○○六年報紙上的一角。生命是脆弱的,更可恨的是原來感情和倫理也是脆弱的。身處一個幸福家庭的我們,想不通為何天下有愚昧的父母,想不通這位小女孩要怎樣成長,想不通為何時代進步了,社會問題卻愈來愈多。或許正如托爾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不幸。不過,「和諧」並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種人與人相處之道。我們這一家的和諧之道,並不是「幸福家庭」的專利品,只是在於分享和參與,所以下列是我們各人的意見:
爸爸:
每個人的性格與成長背景各異,要每個家庭均做到和睦溫馨殊非容易。故此,我認為長遠之策一定要由子女孩童時期著手。兩人相處日久,難免會有意見相左之時。打從結婚當初,已與太太相約,除了不可在子女面前發脾氣外,更應事事互諒互讓,嘗試從對方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當小孩感受到家庭和諧所帶來的歡樂與好處,他們成長後當能組織自已的和諧家庭。我們亦積極向兒子灌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道,關心長輩,抽空與他們往外地旅遊,對不認識的長者亦展露敬愛心態。永記自己的言行舉止均會成為子女日後的參照。
媽媽:
做了母親,才深切地體會到自己母親當日的辛勞。既要料理家務,又要使丈夫及兒子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我相信自己之所以能協助建立起這個和諧家庭,下述的行為實居功不少:
(一) 與丈夫盡量抽空陪同兒子們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令兒子們感到父母的關愛及培養他們有一家團結的意識;
(二) 參加家長教師會,結識多些朋友。既可交流處理家事的經驗,以資參考,亦令自己家庭成員更認知家庭和睦的可貴;
(三) 鼓勵兒子們說出課堂內外的事情及感受並說出自己的意見,從而建立起彼此間的信任,及
(四) 進修家庭關係實用課程,提升自己對家務及家人相處之道的知識,亦學習電腦,使自己不會和家人脫節。
哥哥:
我正在讀大學,家中的課本只有我一個人看得明白,但我還是沒有忘記一兩歲時坐在爸爸的膝上讀書認字的日子,結果我第一天上幼稚園也沒有哭。到了會考,我不多不少得了六個優,可以「拔尖」。當時師長親友都認為我若選讀精算系上則光宗耀祖,下則養妻活兒。倒是父母對我沒有任何要求,只希望我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科目,所以我還是入了比較冷門的數學系。沒有人知道自己成長的路要怎樣走下去,但我有了家人的支持和自幼的教導,就更容易發展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其實家庭教育並無特定模式,打從懂性以來,電視上的新聞報導、酒樓裡鄰桌茶客的對話、生活上遇到的大小事情,都成了父母手到拿來的教材,教懂我和弟弟一些人生道理。不同於說教,我們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雙向的教導和鼓勵,使得我可以在和諧的環境下成長,發展所長。
弟弟:
同學經常對我說,他們父母的管教讓人喘不過氣,他們總是為了外出,財政等問題吵得臉紅耳赤。在這個家生活了十六多個年頭,我體會到的是:沒有過多和過份的要求,獲得的就是自由與和諧。我每次有事外出前,都會先向父母說明目的地和原因,以及有沒有朋友同行,得到知會後,父母總會批准。有時我會和同學到大埔踏單車,往往會在六時後才盡興回家,不過爸媽並不感到太擔心,因為我會定時致電回家。家人給予我的自由度很大,但這並不是出自嬌寵,而是建基於坦誠互信。我們家各成員都有一些共同的嗜好和興趣,使大家有更多話題。偶爾在報紙或傳單上得知有新的食肆,我們就會在周末去該處用膳和逛逛。儘管父母各有所忙,哥哥和我的學業又很繁重,我們仍會一起收看電視劇,討論劇情,輕輕鬆鬆閒話家常,大家都會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是一個讓家人互相了解的好機會。 |
||
<<返回讀者來函>>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