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聲

5 張相片

去年十一月,西九龍重案組調查一宗「非法處理屍體案」時獲悉一名六個月大的女嬰屍體被棄於大廈垃圾桶,而垃圾已被送往新界東南堆填區。為搜尋證據,西九龍重案組,連同重點及搜查組和西九龍機動部隊人員,十二月五至十四日,在堆填區展開搜查行動。
 
跨部門合作  全方位策劃
 
人員首先與環保署及堆填區承辦商聯絡,鎖定堆填區內一個足球場大小,約八千公噸廢料的範圍。然後,搜查隊與重案組及環保署人員一同策劃搜查方案和分工,規劃搜查區,以確保人員能安全及有系統地執行任務。
 
改善裝備  確保安全
 
行動計劃其中一個重點是要減低搜尋工作的風險。因為在堆填區工作除要面對廢料的惡臭外,更有不同的潛在危險,包括有毒氣體、醫療廢料及鋒利物件等。所以是次行動,人員都配備了第三級個人防護裝備,包括安全帽、護眼罩、防護衣、鞋套及防手套等。此外,搜查隊亦提供了不同工具如挖泥扒和鉗。搜查隊更特別引入了新型的半面式濾罐面罩,除了保障人員免吸入有害氣體外,更能過濾惡臭,令人員在惡劣環境下亦能有效地工作。
 
首次參與堆填區搜查行動的西九龍機動部隊警員馬綺文說:「在得悉要參與行動時,曾向有相關經驗的師兄師姐請教,已有心理準備在惡劣環境下工作,但當我們身處現場時,感覺卻不是那樣差。警隊提供的保護裝備,大大減低我們在行動中的不適感,也令我們更有效率地工作。」另一名機動部隊警員唐嘉傑指:「保護裝備令大家感到有安全感,可以安心投入搜查工作。」
 
搜索流程  提高效率
 
重點及搜查組總督察麥保然指,行動得到環保署的全力支援,調動了大量人手及器材協助。搜查工作分三個步驟,有系統地把廢料分類、分批及分散供人員搜查。首先以挖土機把建築廢料與家居廢料分類,然後把家居廢料分批送往八個搜查區域,再以推土機把廢料推平,分散後才由機動部隊人員用泥扒和鉗把廢料翻開仔細搜查。此舉除可免卻人員進入茫茫廢料堆中搜索,更能減低接觸有害廢料及鋒利物件而受傷的機會。
 
人手分配方面,每個搜查區域由六至八人負責,以十五至二十分鐘搜二十四至三十二噸廢料。同時,水車每三十分鐘灑水一次,以減少沙塵及延緩氣味。搜查工作分上午及下午兩更,以四小時為一更,避免人員因在惡劣環境工作時間過長而生意外。
 
曾參與堆填區搜查的搜查隊警長吳海鴻以過來人身分協助策劃搜查行動,他相信改善搜查裝備及程序有助提高工作效率,他說:「搜查隊的職責是支援前線人員,能夠提供有效方案及良好設備,確保人員安全,我們感到十分欣慰。」
 
眾志成城  目標一致
 
機動部隊人員進行搜索的時候,駐場的還有重案組人員以便跟進案情,而搜查隊人員則提供專業搜查意見。人員會從垃圾堆中尋找與案件相關的東西,如印有案發一帶地址的信件、案發當天的報紙等,再把搜查範圍收窄,以加快搜尋速度。唐嘉傑說:「那是很好的學習和工作經驗,但由於目的是要尋回嬰兒遺體,結果難免傷感,心情十分矛盾。」可幸的是人員眾志成城,以找出真相及證據為目標,因此士氣高昂。
 
行動結束  士氣不減
 
經過九天的搜尋,結果未能成功搜尋證據,但人員已盡全力。唐嘉傑說:「我們這一隊與女嬰很有緣分,因為在最初報案指有人拐帶女嬰那天起,我們便接手調查,至最後到堆填區尋找證物,整個過程我們也有參與,希望為女嬰做一點事。」馬綺文表示:「上司在行動前後給予很多鼓勵,同事間亦會分享和傾訴,這些都有助舒緩壓力及不快情緒。」
 
麥保然表示搜查隊隨時候命出動,就各類型搜查工作提供專業意見,為前線人員提供最佳支援。
 
他們均認同在行動中,人員鍥而不捨及不畏辛勞地朝目標努力,彰顯人員的團隊精神及專業操守。
機動部隊人員徹底搜查每一堆廢料。
機動部隊人員徹底搜查每一堆廢料。
麥保然向人員作搜查簡介。
麥保然向人員作搜查簡介。
人員努力不懈搜尋線索及證物。
人員努力不懈搜尋線索及證物。
人員穿上保護衣物,預備展開搜索工作。
人員穿上保護衣物,預備展開搜索工作。
(左起)吳海鴻、麥保然、唐嘉傑及馬綺文分享搜索經驗及感受。
(左起)吳海鴻、麥保然、唐嘉傑及馬綺文分享搜索經驗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