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人生系列 |
||
警察心理服務課聯同職員關係課由今期開始,推出名為「執法人生」的全新專欄,《警聲》記者走訪多名身經百戰的警隊同事,分享他們曾面對逆境的經驗,並讓讀者能從他們經歷中得到有關「平衡」與「智慧」的啟示。 今期,新界南衝鋒隊警署警長余漢榮和警員譚耀輝樂於與讀者分享他們的有關經驗。 藉該兩名前線警務人員的心路歷程,在因工作而導致挫折,以及對隨之而來問題的恰當處理方法,為大家帶來一點啟示。他們的經驗亦說明,克服問題除需要人員本身的決心和力量之外,亦有賴家人、朋友、同僚和專業人士的協助和支援,說明警務人員在克服困難時需要運用「平衡」和「智慧」的理念。 余漢榮和譚耀輝憑著本身的決心,加上各方的幫助,最終都能從挫折中振作起來。 十六年前,年僅二十六歲的余漢榮在一次拘捕行動中擊斃一名以攻擊性武器襲警的疑犯時,惡夢便從此開始。事發後的第一個月,他曾為很多事情而感到擔憂,包括該槍擊事件的調查、同僚的反應、傳媒的報導等,都帶給他沉重的壓力和不安。期間,他懷著遺憾和受審的心情,遠離家人、朋友和同事,只在警署留宿以逃避回家,以及逃避報章和電視上的跟進報道,並以酒精掩飾悲痛,使自己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 幸而余漢榮有支持、關懷和同情他的上司與同事,竭力為他提供一切所需的協助。最終,他渡過了六個月的艱苦歲月,才獲得死因裁判官裁定他對死者無須負上任何刑事和法律責任。 他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我的上司,無論是否我的直屬上司,都十分關心我,並給予我所需要的支持。他們更陪同我前往會見警隊的臨床心理學家。」 事件過後,余漢榮明白到他的被動行為是不必要的。事實上,在得到家人、朋友、上司和心理服務課的鼓勵,以及在事件真相大白後,他克服了悲傷和不安的情緒,並主動透過積極的社交生活,重新建立信心,讓日常生活重回正軌,對工作前景充滿信心。 在另一宗事件,年僅二十三歲的刑事偵緝警員譚耀輝因為於一九九七年執行一項為期九個月的反毒品行動時,因沒有遵從警隊的「標準程序」,而被控違反《警察通例》。結果,譚耀輝在紀律聆訊中被判處革職(緩刑一年),以及為期三年的革職警告,並被調往軍裝部工作,受到多番的挫折。 對於譚耀輝來說,紀律聆訊及調職往軍裝部為他帶來與余漢榮一樣所面對的沉重壓力。在緊接的數個月內,他奮力應付各方的壓力、不安和憂慮。他說:「我感到自己十分孤立無助,我的同僚和朋友似乎離棄了我,我感到自己的前景是毫無希望。當我再次穿上制服時,我感到自己低人一等,不會有人願意和我一起巡邏。」 譚耀輝感到非常沮喪,致使他選擇在整年遠離家庭,並藉著酗酒尋求舒暢的感覺。他的行為嚴重影響他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幸而,也如余漢榮的個案一樣,他最終明白到上級和同事的支持和關懷是時刻存在的,並在得到他們的援手和鼓勵,及以開放的態度接納意見後,逐漸走向康復的道路。 譚耀輝說:「我的上司,上至分區指揮官和助理分區指揮官,下至我的直屬警長,都給予我很寶貴的意見,並盡力協助我康復。我在得到他們的幫助後,明白重新開始的重要!」其後,譚耀輝從他的悲痛經歷恢復過來,以行動回應上級的支持,積極努力工作,爭取表現,並因拘捕搶劫和爆竊疑犯,以及捕獲非法入境者而得到沙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各上級的嘉許。 可是,譚耀輝於其後在青衣拘捕一名持刀男子時左手臂遭斬傷,傷患相當嚴重,事件除使他獲得六個月的病假和可能成為「健康欠佳人員」之外,更使他的事業面對另一次嚴重挫折。他為此多晚失眠,但明白到不能就此放棄。其後,他以自己的決心和力量,加上心理服務課的專業意見和協助,安然度過他生命中的第二次悲痛經歷。 寶貴的一課 余漢榮說:「我認為在事件之後,我在很多方面都變得更為成熟,包括工作態度和對生命的看法。我明白工作滿足感較設法爭取晉升更為重要,亦明白到需要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間求取平衡。事實上,自此以後,我更能在兩者間作出調整,以享受工作和生命。」 譚耀輝則說:「我已找到個人的價值觀、目標和方向,並明白到不應在逆境中放棄。在青衣嚴重受傷後,我知道生命可以是非常脆弱,因此,我十分珍惜跟妻子共渡的每一分鐘。」 現時,譚耀輝亦與妻子一起從事長者義務工作,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彼此關懷,體驗生命的真義。在工餘時間,他亦透過同僚的協助學習普通話,以嘗試增進個人的發展。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的意見 他們兩人給我們的印象是正面積極、豁達成熟,對工作充滿熱誠。他們都克服了挫折,在事業中得以繼續發展,並在他們的警察生活、個人志向和家庭期望中得到新的啟發和平衡。他們曾沉溺於酒精中,遠離家庭和朋友,並在他們的「心理電腦」中猛擊「逃走」鍵,以逃避他們的問題。這種處理方法產生一個惡性循環,使他們的情緒持續低落。他們的轉捩點是他們都抱持開放態度接納他人的意見,並且願意接受支援和協助。很多警務人員經常使自己採納一種「硬漢子」的哲學,因而拒絕接受他人的幫助。事實上,處理逆境的部分智慧,在於恰當地運用你可取得的資源,以應付有關的困難。家人、朋友、同僚,甚至精神健康方面的專業人員,都是你在實際和情緒支援方面可以依靠的寶貴資源。尋求協助並非意味懦弱,而是一種情緒成熟的象徵。 如果信念或角度有所轉變,則對事物的看法可以變得非常不同。很多人相信是他人(例如我們的上司)使他們受苦,然後慣於藉詞作出眾多投訴以得到短暫的舒適。然而,這兩名人員在處理受到挫折時所表現的智慧卻剛剛相反—他們對自己的問題負上全責,並承認問題所在,而非只是在指責,當中涉及的邏輯十分簡單—我們不能改變一些不屬於我們的事物。當我們承認問題後,我們便可完全掌握它(例如致力找尋解決方法或改變我們的心態),以及採取下一步的正確行動。 我們亦欣賞余漢榮在平衡方面的智慧。他形容自己為一名「工作狂」,因此十分關注他的工作。為照顧本身的精神健康、家庭生活和工作,他採取一些「一石二鳥」的策略—他對妻子作出承諾,每星期一起進行一項健康的活動(例如遠足),並讓她參加同僚間的社交活動。在工作滿足感方面,他採取一套在「過程」和「結果」之間求取平衡的上佳哲學∣享受工作和從日常職務得到意義,而不再只著重製成品—成敗、讚賞或晉升。 心理壓力處理講座 —當差減壓一族 日期:二月二十八日 時間:上午八時四十五分至下午十二時三十分(請於十五分鐘前到達) 地點:警察體育遊樂會綠茵吧 報名:心理服務課(2866-6207) 名額:三十名(先到先得)
警察心理服務課 求助及查詢:2866-6206(銅鑼灣禮頓道一一一號五樓),電郵地址:psg@police.gov.hk。 (所有求助個案資料將予以保密。) |
||
<<返回新聞>>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