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教育系列
二十一世紀青少年篇 之 六
青少年次文化(下篇﹚

0 張相片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鄭之灝博士介紹「二十一世紀青少年次文化」的下篇:

今期繼續和大家討論香港的青少年次文化。在上一期的文章裡,我們羅列了八、九十年代香港青少年的種種次文化,包括感性消費、無厘頭文化、性開放和濫用軟性藥物等,相信大家記憶猶新。或許您會問:這些青少年次文化的表達方式,今天不是仍然存在嗎?有些甚至變本加厲,其中濫用軟性藥物就是最佳的例子,相信我們的警務人員,對於有不良青少年在K場、P場內吸食或販賣軟性毒品的案例,實在耳熟能詳。誠然,青少年次文化來得快,去得快,這種現象其實在不同年代,不同時期都存在的,其中偶像崇拜就是。我們父母輩時代的任劍輝、白雪仙,六、七十年代的陳寶珠、蕭芳芳,八、九十年代的張國榮、譚詠麟、四大天王,以及早些時英年早逝的梅艷芳等。今天很多中二、中三學生都視Twins、容祖兒、Boyz等為偶像。作為家長的您,在青少年情懷的時候也可曾有過偶像?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青少年次文化在青少年消費意識高企,個人主義抬頭,傳媒泛濫及資訊全球化的推動下,更是成型成格,影響深遠。下面羅列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對青少年次文化最新的研究和發現,其中最值得我們思考和備忘的,包括:

(一)苦悶,一切以個人快感為主的消閒方式;

(二)內聚力及排外力俱強的小組結集;

(三)崇尚虛擬世界;

(四)ICQ文化下「網上無疆界,網上無階級,網上無直意,網上無介懷」的溝通形式;

(五)媒體裡的英雄人物崇拜;

(六)麥當勞飲食次文化;

(七)反知識,讀書何價的質疑。

上列這些青少年次文化模式,在歐、美、日本以至香港頗為盛行。影響所及,很多成年人都異口同聲的說:「今天年青一代的時尚,令人摸不著頭腦;自己和年青人的思想和行為的距離,真的愈來愈遠!」結果上,下兩代溝通日少,成年人與年青人恍惚生活在兩個不同世界;當問題發生時,往往互相推卸責任,一味指責,或將責任推向政府部門及學校等,結果是解決不了問題。

綜觀今天盛行的青少年次文化,其中較令人擔心的年青人一代感到生活苦悶,無出路;一切隨個人主觀感覺決定,缺乏承擔;而更甚的是認為花費時間及努力得到知識作用不大,最好就是能夠不費吹灰之力,一朝發達!從另一角度看,青少年次文化其實是年青人思維和生活方式的反映,它表達了潮流時尚之外,亦告訴了我們年青人如何看自己,如何看社會。青少年次文化非洪水猛獸,作為家長、老師等,我們應該明瞭,掌握和接受它;更重要的,是與下一代一同討論及分享次文化的表達形式;在過程中,提醒子女們不要過份沉迷及選擇合適自己的次文化生活方式。今天的年青人他日進入成年時期,回望昔日自己堅信不移的潮流時尚,或許會報以一笑,視為個人成長的經歷;然而,與此同時,在您身旁的年青人,正在樂此不疲的追逐當下的時尚呢!

— 由福利服務課供稿 —


<<返回特寫>>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