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人生系列 |
||
對中區特遣隊的警長呂伯祥和女警李群有來說,工作壓力反而令他們更勤奮工作,並對其他同事有積極的鼓勵作用。
女警李群有把工作壓力視為「推動力」。她解釋:「當小隊的其他小組有出色的工作表現而受到讚賞時,我感到有一定的壓力而更要做得好。所以工作壓力是一種推動力,激勵我努力工作,與同僚進行良性而不是惡性的競爭!」 呂伯祥警長表示,他的工作格言是「在沙漠中尋找水」。他說:「我把問題視作挑戰。我勇於接受挑戰,而不是逃避。我亦承諾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呂伯祥在談及特遣隊的工作時表示,工作上的挑戰在於他和同僚必須在各種變化多端的環境穿著制服或便裝工作,亦要處理由搶劫、爆竊以至行騙、盜竊和扒竊等不同種類的罪案。 李群有亦指出:「我們要接受這些挑戰!同時,我們必須研究罪案的趨勢,關注罪犯會做什麼壞事,並構思不同的策略。我們尤其要密切注視涉及本地和海外罪犯串謀干犯的有組織罪案。」 在穿著制服執行職務方面,李群有認為,在請願和集會中維持治安對警務人員構成很大的壓力。她說:「工作的挑戰在於控制現場情況、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和顧及人群的安全。這些絕對不是容易的工作!」 兩名人員都表示,他們在先前的職位都曾經承受工作壓力和挫折。呂伯祥表示在兩個場合,包括一次交通意外和一次在報案室擔任助理值日官時經歷這種情況,而李群有則在從刑事情報科調往軍裝部工作後,要努力適應新工作環境。 呂伯祥在回想那次交通意外時表示,在二○○○年三月某天約凌晨四時,他和同僚在山頂執行反爆竊監視行動後,正乘坐警車返回跑馬地加油途中,在能見度低的情況下撞向路旁一個消防栓。結果他和數名隊友均告受傷。 他身為該次反爆竊行動的主管人員,因此承擔了該次意外的責任。但是,即將面對紀律聆訊和有關該次意外的調查,使他感到困擾接近六個月,最後才證實無須負上任何責任。儘管這次的挫折,但呂伯祥繼續運用他的工作格言,並且獲得同僚的鼓勵和支持,在多次行動中立功。 呂伯祥繼而敘述他如何適應先前在報案室出任助理值日官的工作。他表示,初期的主要障礙是不熟悉行政支援工作、抗拒新科技和對電腦認識不足。他說:「我對電腦一無所知,甚至不懂得如何操作單位資訊通用系統。但我知道如果不克服這些問題,我就不能妥善做好我的工作。終於我能在三個月內掌握電腦的運用,以及所有的工作程序。」 至於李群有的情況,當她處於事業初段,在約十四年前在警察訓練學校畢業後被派往刑事情報科工作時,便開始受到工作壓力。她在刑事情報科工作七年,而壓力主要源自她必須把關於她工作的資料保密。她說:「我不可對任何人談及我的工作,甚至父母也不可以。故此我以釣魚作為舒緩壓力的方法。釣魚使我感到心境平靜,並幫助我思考問題和尋找解決辦法。」 她在由刑事情報科調往軍裝部時,經歷另一種壓力。由於她差不多沒有任何執行軍裝職務的經驗,她在警署從事新工作時感到有些憂慮。她有一段時間與呂警長在同一個報案室工作。當時她得到呂伯祥警長和其他同僚的協助,加上自己的努力,在六個月內適應新的工作和環境。她的成功關鍵是「隨時隨地請求同僚協助解決問題,以及請警隊外的朋友尋求意見和支援以舒緩壓力。」 工作滿足感 雖然兩位人員都受過壓力和挫折,但他們表示,警務工作帶給他們滿足感,並因身為警隊成員而自豪。 呂伯祥表示,他主要是從把罪犯送上法庭、傳媒有關其成功行動的報道,以及工作上的挑戰取得滿足感,而李群有則認為,她的滿足感來自公眾對警務工作的認同、對社會的貢獻、上司對工作表現的讚賞和晉升機會。 他們都各自有方法,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李群有表示,除了釣魚之外,她還喜歡閱讀。她說:「閱讀可帶給我知識和智慧,也可刺激思維。」 已婚並育有兩名兒子的呂伯祥警長,把家庭支持視為應付壓力的巨大力量。因此,他「把家庭放在首位」,並與他的妻兒維持良好的關係和溝通。 他說:「我會與妻子討論有關工作和相關的問題。她信任我,並在工作方面給予我全力支持。我感到很幸運。」 呂伯祥警長回想起數年前,他感到胸部疼痛,原因不明。幸好,當他開始進行緩步跑後,痛楚便消失了。自此之後,他都定期運動以維持健康和體能。 兩位人員的智慧在於隨時作好準備,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呂伯祥警長的方法是:「時刻致力做到最好,永不放棄!」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的意見 與特遣隊警長呂伯祥和女警李群有的一席話,令我們更體會到警務工作的多變及壓力,也說明健康的信念及維持生活上的平衡是從事這個專業不能或缺的。 呂伯祥警長以不息信念——「沙漠中尋找水」——來克服逆境的經歷,與一些關於「制控信念」的心理學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制控信念」是指個人認為他可以控制生活事件的程度。呂警長是傾向「內控」,相信凡事操之在我,成之在我,縱然失敗,也願意為自己引致失敗的因素而承擔責任。相反,「外控」的人相信個人不能影響命運,成功是幸運,失敗是因為社會、機構及他人的錯。不少研究結果顯示,「內控」比「外控」的人更積極面對壓力,有更好的心理調息及應對能力;而「外控」的人則認為命運掌控一切,自己無能為力,故面對壓力時採取消極及逃避態度。呂警長的「內控」傾向令他能忍受艱苦,成功面對工作上的挫折和新科技改變帶來的挑戰。當然,生活上有些事件的確是我們無法控制,故極端「外控」或「內控」也是不切實際的,我們須在兩者之間求取平衡,相信自己能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自己的生活,也學習去接受一些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然後積極去改善那些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 另外,呂警長與不少同年紀人士一樣,曾因感到胸口痛楚而懷疑自己是否患上了冠狀動脈心臟病。有此懷疑時,當然要立即求醫。若排除患有身體疾患的可能性,則須檢視自己的壓力程度。胸部有壓迫感和疼痛感可以是長期焦慮狀態下的生理反應。呂警長開始運動的習慣是十分明智的處理方法。適量的日常運動是最佳的減壓法,運動不單能增進心肺及循環系統的功能,也能減少憂鬱焦慮,緩和壓力對我們身體的負面影響。 李群有警員也啟示了我們另一種智慧。她善用了她的社會支持網絡(social support),並懂得因應不同的情境而尋找適合的對象,尋求不同的支持。有時她需要找同事以得到工作上實質的支援(instrumental support),有時她會找警隊以外的朋支尋求情緒上的支持(emotional support)。除了社會支持網絡,李警員因工作的保密性而無法找人傾訴時,她便轉用垂釣來驅走內心壓力,享受片刻的寧靜與和諧。很多心理學的研究都證實了獲得社會支持的質與量愈高,或有多種不同應對模式的人,其對壓力的適應能力會愈高。李警員能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舒緩自己的壓力,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警察心理服務課 求助及查詢:2866-6206(銅鑼灣禮頓道一一一號五樓),電郵地址:psg@police.gov.hk。 (所有求助個案將予以保密。) |
||
<<返回特寫>>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