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務處退役同僚協會專欄

1 張相片


橫跨三個時代的警察歷史見證專訪

現年八十六歲,身體狀況十分良好的退役協會會員鄧廣,日前應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朱耀光博士邀請接受專訪。

訪問中,鄧廣透露出鮮為人知的日治時期直至和平後的警務生涯。最令人感興趣的是(PCJ)(英文字母簡稱並非應用於日治時期,而是和平後港英政府收編警隊後將警員分為兩類,日治前入伍的稱為(PC),而日治期間入伍的則稱為(PCJ))。

另一項直得關注的現象是當年香港政權改變,惟香港警隊維持治安的任務是一直延續,這現象世界其他地方鮮見。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鄧廣驗身及符合默書合格條件,即默書中一百個字不能有二十五個錯字而獲聘為警員,並於現時的旺角警署受訓。

鄧廣表示,當時的訓練模式是由警務處的文員教授法律,印籍警長教授步操。雖然每月薪酬有約二十元,但扣除膳食費及洗衣費後,實得九元,與一般工人的平均工資相同。那時候,警隊人數不足一千,並由一位歐籍警司統領。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日軍全面佔領香港,鄧廣被收編為東區憲查二十三號,擔任炊事員、駐守米站及負責押解難民回內地等任務。工作年半後,因對工作不感興趣而決定離開警隊。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抗戰勝利,香港重光後,英軍重新收編警隊,並重召鄧廣為PC541,派駐東區執行警察職務。當年鄧廣更獲頒發四枚獎章,以表揚他緊守崗位,為香港治安作出貢獻。直至一九七一年,鄧廣戴俸榮休。

本欄繼續推出由協會資深會員提供資料,並由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朱耀光博士及何家騏先生撰寫有關香港警政歷史變遷過程。

五十年代香港警察的入職過程

難到當今高中生的中文讀默試

能通過「印象面試」的投考人,還得接受更艱難的測試!現今投考警員的申請人都需接受單獨及小組面試,而投考見習督察更要接受一連串的筆試,以展現其語文及領導能力。在警政系統還未發展至十分完備的五十年代,投考者要通過的第二關,就是最原始及最公平的讀默試。別以為這個考試十分容易通過,但相對於大部分只具小學程度的應考者來說,實在是超級難關!

做警員要體格良好,更要具備相當的語文能力,亦要洞悉社會的變化。這不只是當今的招聘準則,亦是五十年代警隊對投考者的要求。過了第一關的申請者,接著便要參加讀默測試。主考的華籍督察會隨手拿起一份中文報章,並讀出當中的一節,投考者便要以默書方式寫出有關內容。當其時的報章專欄,有些由白話文寫成,但有的卻比較口語化,難倒不少應試者。當讀默考試完成後,考官隨即進行改卷,然後便會陸續呼喊出一些應考人的名字,在勉勵一番後再帶他們離開。原來這些被帶離的應考者,全部都因在百多字的讀默文章中,被發現有多於十二個錯別字,因此即時被「叮」走,而能留下的往往只有十多位。

「舖頭」擔保

在最終能獲聘的十多人,則會被指示前往「大館」──中央警署,進行身體檢查。另一方面,他們亦要接受品格審查。原來,五十年代的社會也一如今天般,在招聘時加入了諮詢人的概念。申請人需找兩位相熟的僱主,以公司的名義,發信證明其品格及行為良好,並蓋上公司的印章作實。警方招募組人員收到「舖保」的文件後,便會接觸保證人,亦會召喚申請人到警署作口供,尤以必須核實申請人沒有與內地組織有聯繫。約一個月後,便會發出正式的聘書,要求獲聘者在指定的日期入營受訓。

五十年代及千禧年代警員招募程序的比較

五十年代的入職試
(由退役同僚協會提供資料)
千禧年的入職試
(二○○五年十月警務處的公開資料)
投考資格 小學程度 中學會考五科及格(包括中文及英文)
報名地點 一九四五至四七年:赤柱聖士提反學校
一九四七至四八年:太子道(現旺角警署附近)及
油麻地東方街青年會警察招募處
>一九四八年後:指定的分區警署
二○○二年前:金鐘警察招募中心
二○○二年後:網上申請
面試程序 第一階段 度高(過大竹)及檢閱篩選
第二階段 筆試(中文讀默)
沒有第三階段
第一階段初試 二位主考;第二階段 體能測試
第三階段 第二次面試:三位主考(主要問及
投考者對時事及警務工作的認識)
體能測試 沒有
品格審查 要求兩僱主作「舖保」及不能與內地有政治聯繫 兩位諮詢人及不能與非法組織有聯繫
受訓期 三個月(其後延長至六個月) 六個月
受訓地點 重光後至一九四八年前:油麻地東方街警察招募處
及訓練營
一九四八年後:黃竹坑警察訓練學校
黃竹坑警察訓練學校
(現為警察學院)

(待續)

  退役協會會員鄧廣(右)接受朱耀光博士訪問,暢談早期的警務生涯。

  • 只有中文版


<<返回健康生活>>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