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教育系列
風雨同路篇之完結篇
「關懷夥伴 上下共融」

0 張相片


在今年上半年,我們在這個專欄內刊登了五位警隊同事的內心感受,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有一個特殊需要(如智障、自閉、弱聽、肢體弱能等)的孩子。但他們並不氣餒、不放棄,反而更積極地面對人生,更愛他們的家人。

本著一個關懷夥伴的精神,警察福利課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有特殊需要的家長分享小組」,使一班擁有相似背景,面對相同困難或有共同需要的同事走在一起。三十多個小組成員彼此聆聽及分享自己的困難及經驗,透過坦誠的溝通,互相幫助及支持。

其間,福利服務課邀請了協康會的代表給予這個小組很多專業意見,並介紹有關資源。協康會賽馬會資源中心主任陳映霞有以下感受︰

由於警察這職業本身是助人、替人解決困難的行業,而「男子漢」的別稱又給人剛強、硬朗、能承受壓力的感覺,故此他們會較難跟別人,甚至是同袍提及自己的困難和傷痛等,為免給人一種軟弱、撐不住的感覺,這些憂慮不時也會在小組的分享中聽到。例如有些因要帶孩子接受訓練或覆診而要申請調更,卻怕被同事、上司誤解自己以子女的病作藉口,為自己安排較理想的更期。有時候同事間一些無心的說話,對於聽者而言也像針一般刺在心中,面對這情況,他們只有在心裡無聲抗議︰「我是最不想孩子有任何殘障,最不想享用什麼『體恤』的一個!」

當有組員分享被同事誤解那份委屈時,另一位組員輕拍他膊頭,那份認同及支持已盡在不言中;又例如有組員提到由於聽障女兒所用的助聽器質素不好,所以孩子很易累,隨即有組員回應分享在哪裡可找到高質素的助聽器,以及介紹相關的基金以申請購買資助。數個月後那組員分享女兒用了新的助聽器後,不但用很長時間也不覺累,且她能聽到的音頻比之前更闊,以致說話也較以前清楚了。這便是組員間互相分享資源所帶來的實質好處。

福利服務課安排了組員的配偶一起參與,由於丈夫(因大部份組員均是男士,故在此統稱丈夫)平日不想太太擔心自己的情況,甚少提及自己的困難及壓力,故此壓力便無人分擔。但在小組中,組員互相分享工作上所遇到的因難及面對的壓力時,不但作為「夥記」的會明白,作為太太的也更能了解及體諒。有位太太曾分享︰「參加了小組後才知道丈夫的壓力原來真是這麼大,自己也會更多體諒、更少埋怨。」另外,藉著一些夫婦溝通為題的講座,有丈夫也明白到當太太了解多了自己的工作情況,反而少了無謂的揣測而能更加安心,故此亦更樂於與太太分享。」

另外,我們訪問了人事服務及職員關係科總警司吳徐鳳英,她十分關心這個小組,亦曾參加過小組活動,她說這個小組將助人自助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後,我們亦訪問了新界北總區指揮官張肇華,他是警察義工隊的召集人,他也曾參與小組活動及給予鼓勵和支持。張肇華對同事們自發成立分享小組,並能達至互助之目的作出高度評價及讚賞;他極認同小組成立之路向,正如警隊一直希望同事精益求精,希望同事們能做到一百分,但首先警隊便應對同事做到一百分,所以對有需要之同事提供恰當的協助是應該的,這樣可以令他們更投入工作,做得更好、更安心。

警隊是一個關懷夥伴的部門,只有令同事安心工作,才可以上下共融,齊來維護社會的治安。對同事的殘障家人多一點體諒、包容,在團隊的管理工作上會有意想不到的效益。這一點在這五位人員內心剖白上,我們可以隱約看出他們愛家人、愛家庭、愛警隊,冀望努力工作以回報社會的心情。共融的概念是建基於平等的原則上。長遠而言,建立共融文化對社會的和諧起著播種的作用,警隊在這方面已踏出了具前瞻性的一步。

(本文由人事服務及職員關係科福利服務課供稿 )


<<返回特寫>>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