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教育系列 |
||
0 張相片 |
||
(本文是香港青少年服務處註冊社工李淑輝女士於去年十月在港島總區及港島總區福利辦事處聯合舉辦家庭生活日營和警察家屬分享父母為子女建立美好將來時需要考慮的情況。)
任何一位愛護子女的父母,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甘心樂意地為他準備和舖排最好的,讓他能建立最理想的明天 - 學業、工作、家庭、品格、人生觀等等。但在父母盡力去做的同時,有時卻換來子女有意無意的抗拒,難道父母待他好也是不對嗎?父母為子女建立美好將來的時候,亦需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情況:
子女成長特性和需要 無論在孩提階段或是青少年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都會不斷地透過說話和行為發放著「我要做大人」的信息,或許以下一些說話都是耳熟能詳 - 「媽咪,你很煩呀!讓我自己來啦!」 「得啦!爹地,你不要理我啦!我自己會打算!」 「媽咪,你不要再當我是三歲小孩子,我已經十三歲啦!」 父母不明所以,會誤以為子女討厭自己才會抗拒好意,甚至行動上驅趕父母。為人父母者,如能嘗試多了解子女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特性,配合其需要,從而調節彼此相處和溝通的方法,相信大家劍拔弩張的緊張場面自然會減少。
家庭關係 子女是否願意聽取父母的好意和教誨,很多時會決定於 - 家庭氣氛是否和諧融洽,家人究竟是彼此接納還是互相排擠?家人間的溝通模式是開放交流,言無不談,還是冷淡迴避,動輒開火?縱然家人間有衝突的時候,大家冷靜後可以平心靜氣地解決問題,還是心藏怨懟,互相攻擊?家人遇有難處時,大家在精神和行動上是彼此支持,還是一沉百踩?子女身處家庭中的感覺是來得主觀而直接,他接納父母的提醒與否,家庭關係的緊密和諧性是重要的一環。
外界的拉力 假若子女長期在家庭中感到不被接納和尊重,家人間彼此也沒交談,再加上衝突頻繁,就會形成一股強大推力,把子女從家庭中擠出去,倘若同時間子女在外面世界中能尋找到家庭中所欠缺的或是所渴求的東西 - 朋輩對他的接納和認同、網絡世界的官能剌激和即時滿足、花花世界的物質享受等外界的拉力,一下子就把他扯走了,遑論聽父母半句忠言?
結語 若然父母對子女出現「恨鐵不成鋼」而怒氣漸生時,暫停對話,即時向子女反映父母此刻的心情,然後找個角落安靜一下,重新整理自己的情緒和想法,縱使待會兒要再次面對子女時,也可以減少大家可能衝突的破壞性。父母何不告訴自己:子女能否建立美好的明天,父母只能扮演著一個協助和扶持的角色,很大程度是需要靠子女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去親手創造。
(本文由人事服務及職員關係科福利服務課供稿)
|
||
<<返回特寫>>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