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金融海嘯 - 同心展關懷理財資訊篇(六之一)
投資風險知多少

0 張相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警隊同事身為香港市民的一份子,在整體經濟逆轉的衝擊下,或會受到影響。

為秉承警隊的關懷文化及互助精神,由本期開始,人事服務及職員關系科推出本系列,希望藉此加深大家對穩健理財原則、投資陷阱及如何提升抗逆能力的認識。

「高風險帶來高回報」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為高風險未必會帶來高回報,反之有機會帶來龐大的損失。在極端的情況下,虧蝕的金額甚至可能高於投資本金。即使市況一如預期,高風險投資也不保證會帶來高回報!

以一個簡單的銀行存款計劃為例,假設回報率是百分之二,這可視為低風險投資。假如我也提供百分之二的回報,你會選擇借錢給我,不存款銀行嗎?當然沒有人會這樣做! 道理很簡單,借錢給我的風險必定高於銀行存款。要是有人借錢給我,他們必定要求更高的潛在回報。

不過,要理解投資機遇當中的風險和回報,往往要比以上的例子複雜得多。讓我概括提出三個要點:

風險和回報是相對的

首先,「更高」究竟是甚麼意思?投資者應以相對而非絕對的角度來衡量風險與回報,從中作出取捨。舉例說,甲銀行存款計劃的回報率是百分之二,而乙產品的回報率是百分之四。你應該即時想到,乙產品提供較高回報,反映它相對於甲存款計劃而言有更高的風險。不要忘記,雖然乙產品的回報率只是百分之四,對部分人來說可能偏低,但卻已是甲存款計劃回報率的雙倍!

這百分之二的額外潛在回報,必須與乙產品所涉及的額外風險一併考慮。對於只想進行低風險投資的人士,無論乙產品的潛在回報率是多少,這產品可能仍然不適合投資。對於另一些投資者,他們或會認為這百分之二的額外潛在回報並不足以抵償相對於低風險存款更高的風險。不過,有些投資者或會覺得這百分之二的額外潛在回報已足以抵償額外的風險而投資乙產品。由此可見,不同投資者會因應個人的考慮因素,會作出不同的投資決定。

無論如何,投資前,必先了解產品的風險與回報,要承受甚麼風險?投資的回報受甚麼影響?最高能承受多少虧損?相對來說,這投資可帶來多少潛在回報?只有取得以上資料,方能決定有關的風險與回報水平是否適合自己。緊記:「如果不了解,切勿投資。」

投資產品並無絕對的風險水平類別

很多投資者誤以為可以按投資產品的類別斷定附帶的風險水平,這想法並不正確。一般來說,定期存款屬低風險、債券及基金屬中度風險、股票屬較高風險,而若干結構性產品和衍生工具則涉及更高的風險。然而,即使在這簡單的分類中,同類產品的風險水平也未必相同。例如,某些基金會被視為較其他基金風險更高;企業債券一般亦較政府債券風險較高;某些企業債券的風險甚至比基金還要高。

此外,投資工具的性質以至整體金融市場的運作愈趨複雜,很多產品再難以按上述的簡單類別來劃分,某些「混合型」產品的風險水平可能與預期截然不同。投資者必須確保自己明白所投資的個別產品,而他們的投資顧問亦有責任確保投資者了解該產品。

以信貸掛票據為例,這種結構性債務工具支付利息及 / 或本金可受多項因素影響,其中包括數間相關「參考機構」所出現的「信貸事件」。投資者必須明白除其他因素外,買入信貸掛票據,實際上等於向參考機構發行信貸保險。為信貸掛票據作出的抵押安排,可能涉及複雜的掉期安排,並可能會因為訂立其他信貸保險合約而承受信貸風險。投資者有權在投資前,要求銷售投資產品的人說明產品的特點,投資者亦要確保自己明白上述財務安排的風險,然後才作出投資決定。

風險並非永恆不變 可隨時間改變

現今經濟環境急速改變,緊記投資風險亦會不時轉變。投資時被視為風險較低的產品,可能會隨著市況改變而增加風險。

在近期跌市中,很多之前被視為低或中風險的投資,風險已突然增加;以往被視為穩健可靠的藍籌公司,亦突然出現問題;人們以往認為極少機會發生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亦突然大增。信貸緊縮、金融危機、環球經濟前景惡化,加上相關市場波動不定,使投資者在近年作出的許多低或中風險的投資驟然變成高風險的投資。在此非常時期,定期檢討投資組合更形重要。如果你所面對的風險上升至無法接受的水平,便需要考慮是否能更改投資組合。

沒有任何簡單的準則或公式可以評估所有類型的投資產品的風險與回報。此外,投資者須根據本身的情況及喜好而作出不同的投資決定。 投資前,必須做足功課,確保自己充分了解欲投資的產品和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下是一些必須問問自己的基本問題:

* 這產品怎樣運作?

* 這產品涉及何種風險?

* 我能否面對最壞的情況,例如蝕掉所有投資本金?

* 我是否完全明白所有要簽署的文件?

提出愈多問題,愈能判斷出投資產品是否適合自己。如果未能完全回答以上任何一條問題,即表示那項投資根本不適合。

(錄自證監會網頁 Dr Wise 專欄 www.investEd.hk)


<<返回特寫>>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