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西九故事系列(終結篇)

1 張相片



西九龍總區每日均發生不少案件,每位人員拼命為市民服務;不過,說到底警察都是普通人,本系列希望與大家分享總區內若干「警察故事」的同時,為各人打打氣,而退休警署警長楊錦新的故事屬本系列的第十三個故事,亦是本系列的終結篇。

退休警署警長楊錦新:幫人由心而發

曾經有人說過,警務人員所遇到的危險是最多種類,而且也最難預測的,這卻正是前線工作人員每天所面對的環境。退休警署警長楊錦新,便在難以預測的困境中受重傷。不過,他憑著過人意志,展現出「火鳳凰」般的重生力量。

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四日晚上約九時三十分,當時為警長的楊錦新正與數名巡邏小隊的同袍在尖沙咀麼地道一帶巡邏。突然電台通知,彌敦道某大廈的十三樓正有可疑人士撬門,試圖爆竊。

「當時我命兩名警員在大廈地下封鎖,然後聯同四名警員乘坐電梯上樓,其中兩名警員由十一樓走出電梯進行『包抄』,我則聯同另外一名警員和一名女警繼續乘坐電梯往十三樓。」

看似是完美的安排,卻遇上意料之外的發展。電梯才剛離開十一樓,大量黑煙突然從抽氣扇湧入電梯之內,而電梯停在十三樓後,門卻沒有打開。不消一會兒,電梯內的兩名男女警便已暈倒。

楊錦新決定強行將電梯門打開,嘗試尋找生路。可惜,現場濃煙密佈,伸手不見五指,楊錦新於尋找出路期間,撞得頭破血流。最後,他因吸入過量有毒濃煙,在防煙門前數步不支倒地。

死裡逃生

「當時有一名體能不錯的『伙計』,特地過來支援。當時,他差不多跟消防員同時上樓,更搶先一步伏地而爬,從漆黑中拉我出火海。不過,我已面容燒焦,他也是見我制服上有階級,才確認拖出來的是我呢!及後,他也要留院一天。」這些事情,都是楊錦新事後由其他警務人員口中得知的。而電梯內的兩名人員則只是暈倒,以及被輕微燒傷。

楊錦新面及手部被燒傷,即全身燒傷約百分之三十。「在伊利沙伯醫院的深切治療部昏迷數天後,醒來時依然昏昏迷迷,忘記了自己是誰;可能是因為在我暈倒前早就認定大限已至,再醒來便彷如隔世。」

當他真正甦醒過來時,便要面對「劇痛」。「我的面都給燒傷了!天花上的吊扇傳來微風,吹得我劇痛難忍。不久之後,尖沙咀分區指揮官和幾位長官也來到。就著我的治療安排,太太、長官和醫護人員三方爭吵起來。」

當時,楊錦新喉嚨被開了一個洞,不能說話,惟心想:「我一定唔會死,但條『路』好難行。」楊太焦躁地望著楊錦新,意會到他想為自己作出決定。於是,護士便拿出大白紙,並在楊錦新已燒傷的手臂上,僅隔著紗布綁上一支白板筆。他忍著痛楚,寫下「要聽醫生話」幾個字,令紛爭停止。

雖然命是保住了,其實這只是楊錦新痛苦日子的開始。由於病情嚴重,他斷斷續續共住了三年醫院,做了二十六次全身麻醉手術,其中包括「養肉」、「植皮」和割除壞死組織等多個高風險,又折磨人的手術。

自力更生

「那時有醫生建議,既然我太太可以照顧我的起居飲食,我就不需要再做具高風險的全身麻醉手術。我倒不想成為太太的負累,要她照顧自己的起居飲食。於是,我冒著生命危險,做了那麼多次大手術。」

不過,楊錦新最終都未能全身而退,除了不少皮膚有明顯疤痕外,醫生報告指他是百分百的傷殘。另外,由於左右兩隻手指尾皆長久處於惡劣狀態,又欠缺運動,最終因壞死以被切除。

「我跟自己說,沒有一個醫生可以再切我任何一隻手指。」跌得越痛,反彈力越大是楊錦新的特色。從此之後,他和太太每天都為剩餘的八隻手指做按摩,惟皮肉皆未完全康復,差不多每次按摩都令手部再次皮破血流。

經過長達六年的病假,期間不斷出入醫院,在醫護人員的協助下,楊錦新終於重返警隊,在尖沙咀警署擔任文職工作。除感激每一位照顧過他的醫護人員外,他也很感激警隊。「警隊對我很好,各方面都安排得宜,尤其是在醫療費用上,作出很大的援助。」楊錦新說。

住院期間,楊錦新每逢知道有同事受傷,就算伊利沙伯醫院留醫,都盡量前往探望,例如現正駐守尖沙咀分區的警署警長楊志輝(有關報道,請參閱上期),便是這樣與楊錦新成為好友的。

楊志輝憶述,當時楊錦新由新聞報導中得知他在槍戰中,面部中彈,即使本身有傷患,也堅持親身探望,並且分享復康的經驗,令他非常感動。楊志輝覺得,楊錦新是一個從傷痛中,成功站起來的好榜樣,也給他帶來了不少啟發,令他獲益良多,故兩人現時仍然經常見面,亦師亦友。

除了關心同事之外,楊錦新亦樂於幫助別的傷病患者。他是一個灼傷病人互助小組的第一屆主席兼創辦人之一。該小組的首個大任務,就是舉辦一些活動予當日八仙嶺山火中被燒傷的小朋友。之後,該小組也為很多傷患人士舉辦各式各樣的康復活動。

楊錦新表示很開心可以為同樣是傷患的人士組織康健活動。而且,他經常帶同太太一齊參與,「拍拖」做義工。

融入社會

事實上,楊錦新的奮鬥經歷,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少回響。他曾經在一些公開活動和私人場合作演講,分享他的經歷。

「有天我重遇一位已經當上保險公司高層的舊鄰居,他邀請我為他公司的員工,以『如何在逆境中求存』為題作演講,內容就是我的警務生涯和遭遇。」於是,楊錦新分別在香港、廣州和澳門,向數以百計的保險從業員進行分享會。

「起初我也不大適應,因為演講都是在一些酒店的宴會廳或大禮堂內進行,聽眾們都穿得肆肆正正,人數又至少過百。於是,我便嘗試以幽默方式隨意地講出自己的故事。想不到除了得到掌聲外,更有聽眾聽得哭起來。我講完第一次後,便適應下來。」

不過,「楊咩」其實享受做一個成功的傾訴者和聆聽者,多於做一個演講者。「受傷後,幸好我自己想得通,也勇於融入社會。做人短短數十載,我希望用心去幫助別人,尤其是一些與我有類似經歷的人士,相互扶持。」

楊錦新被嚴重燒傷後,前後共放了六年病假,才能較為自在地繼續生活下去,但在病假完結前,他已開始循不同的途徑,盡力幫助別的受患者。病假完結後,他勇於融入社會,以自身獨特的故事,給予別人啟發,鼓勵大家努力面對逆境。「火鳳凰」從烈火中重生,光芒更照亮了別人。

《警聲》編輯委員會呼籲各警區就任何勵志、感人或富趣味性的真人真事,或類似西九故事系列的「警察故事」踴躍投稿,亦可與《警聲》編輯部聯絡,安排專訪。

楊錦新鼓勵大家努力面對逆境。

  • 只有中文版


<<返回新聞>>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