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 法人生」系列十:八十後的家書
首一百零五天的警務生涯



1張相片




今期的「八十後的家書」,心理服務課邀請了曾任職記者,剛加入警隊數個 月的女督察梁鈺婷,分享她在首一百零五天警務工作的體驗和感受。

親愛的媽媽:

不知不覺間,我已畢業三個半月了。回想在學堂穿著綠色軍旗的日子,仍好像昨天的事。現在只當了三個半月「差」,總是覺得自己太「新」,甚麼也不懂。但當我 打開辦公室的電腦,看著那三十多個不同案件的檔案夾,又用了兩小時向新出學堂,剛調配到警署的師妹滔滔不絕地講解工作,我才突然發現,匆匆的三個半月中, 我已不經不覺累積了一點經驗。

一百零五天的工作,雖然沒有遇到甚麼重大事件,但每一宗案件,對我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的。第一次處理的夫妻糾紛案件時,女事主與丈夫鬧得面紅耳赤,甚至有 輕生的念頭。我知道一定要把男女事主分開,但女事主是新來港移民,在香港沒有親戚,因此我把她帶返警署,並致電各個社福機構,希望為她安排一個暫時容身之 所。雖然過程中處處碰壁,但我跟自己說,必須於更份內完成,免為下更同事帶來額外的工作。費盡唇舌,終於找到機構收留她。能為她找到「落腳處」,又給兩位 事主製造冷靜的空間,好讓事情得以降溫,我感到十分滿足,也許因為警隊的介入,防止了一宗家庭慘劇的發生。

處理公眾活動的反思

百天工作日誌中,經常參與處理公眾活動及集會。剛出學堂的小妮子,看著四、五十名「八十後」青年衝過來。他們的猛烈衝擊,令我心砰砰的跳,大氣電波傳遞的 全是提高了八度的聲線。我在行動後作了深入反思,究竟是自己未作好心理準備應付此等場面、事前想得未夠周詳、未有設想突如其來的情況,還是自己仍未熟悉處 理公眾活動的策略,不知如何善後?認清問題所在,就得改善自己,以應付下一個挑戰。

近期的一些公眾活動,焦點都落在「八十後」。雖是生於同一年代,我卻未能思他們所思,感他們所感。我尊重他們表達意見的權利,但不解他們行為背後的目的, 是要控訴社會不公、還是夾雜其他原因?

媽,你知道嗎?中聯辦外,除了怒氣,也有奇妙的事。在那兒,我碰到以前電視台的舊同事、老行家、還有大學同學。一年之隔,大家身處同一場合中,卻有不同的 身份。看到他們,雖感覺親切,但礙於工作,不敢跟他們對話,只能用眼神交流。後來一次機緣巧合,我們打開了話題,亦把他們介紹給上司和同僚認識。在等待示 威者進一步行動之際,警察跟記者「打牙骹」,聊聊共同話題,彷彿打破了兩者的隔膜。雙方少了一點對抗,多了一點溝通。也許在這個平台上,雙方在處理公眾活 動上也可以建立夥伴關係。

充 實而有滿足感

這三個月的日子過得很充實,很滿足。媽,全賴你一年前陪我練跑,我才能順利通過體能測試,有機會當上如此有意義的工作。我期待未來的路,也有信心迎接將來 的挑戰。希望你也可以跟我分享警務生涯中的一點一滴,見證女兒於警隊內的成長。

鈺婷

三 個半月前的畢業禮,是女督察梁鈺婷警察生涯的正式開始。






<<返回特 寫>>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