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
理互聯網 |
||||
這一期,我們要介紹正向心理學家Sonja Lyubomirsky教授在《The How of Happiness》一書提出的第四個快樂練習「行善最樂」。 行善最樂
行善不單能協助受助者過渡困難,亦能讓施助者忘記自身的煩惱,覺察並更珍惜自身的幸福,建立自信、積極樂觀的態度及自身的價值。有研究顯示,積極行善的人 傾向視他人更為正面及友善。 行善的策略
雖然行善的好處看似顯然易見,Sonja Lyubomirsky教授建議行善亦要「行得其法」,其中「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她提出決心行善最好選定行善的方式,包括何時進行及行善的多少。譬如, 你可選定一星期中的某一日,而每到該日便做一件較大的善事或三至五件較少的善事;而行善必需是自願的、有意義及能享受箇中樂趣。你亦可以由身邊的事物開始 行善,例如家裡或工作地點。 第二樣重點是「變化」。以不同形式行善更能持續快樂的感覺。多嘗試不同形式和種類的善行,又或選擇能接觸不同類型人士的善行,例如教導小朋友、探訪老人院 等,都能令快樂的感覺持續。 大多數人行善都不是為本身的利益,而是真心希望幫助他人,但如某些善行打擾了正常的生活模式,又或引起很多負面情緒的話,這些行為便不適合;至少,行善的 時候不應持續造成個人的不快。 最後,要接受每個人的個性不盡相同,其中一定有某些人士不希望被幫助,我們應尊重個人的決定。 行善能感染其他人
善行不一定要巨大,有時微小的施報,例如一個友善的笑容或隨遇而偶爾幫別人拿拿重物,身邊的人也能感受正面的影響,何樂而不為?
|
||||
<<返回特 寫>>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