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
庭生活教育系列 |
||||
0 張相片 |
||||
我的奶奶接過新抱茶,呷了一口,便溫婉地給我第一道家訓:「我們一家人,不管在甚麼情況下,都不可大聲說話,誰大聲,誰就是 錯。有甚麼衝突或不如意,都應先忍下去,回頭再慢慢說。」話雖有理,我心就是很不舒服,因為我偏偏是個急性子,不平則鳴,一鳴則驚人。難道就一輩子當不成 好妻子、好媳婦? 正想向丈夫反映,竟然發現他與母親是同一鼻孔出氣。他理直氣壯地指出我的不是,投訴我稍不滿意,便叫嚷起來,動不動便把聲音提高八度,好不刺耳。而他呢? 任由我自吵自鬧,旁人一看,便知誰對誰錯了!又是那種感覺,吵鬧固然不對,但沉默就一定是金嗎? 我是一個反應快的人,往往犯上不加思索、有話直說的毛病。尤其在家中,防衛本能卸下,不知不覺便在語氣聲調中流露真我。大聲的反應,可能表示驚愕、疑惑、 不耐煩、不以為然、不高興、懊惱或憤怒。隨着情緒的表達,我總會繼續表明因由,希望和丈夫一起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我來說,提高聲調,是表示 事情需要關注的訊號,不是無理取鬧、亂發脾氣,更絕不牽涉喧嘩、謾罵或侮辱他人。 相對來說,丈夫的沉默表面上確是一種有修養的表現。然而沉默背後,其實也可能蘊藏不同的情緒,同樣是不悅、不滿意、不高興、不耐煩,甚至憤怒,對方卻無從 知曉。有時千方百計,希望他坦率直言,他卻說:「已經過去了,不用再提。」雙方的分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便不了了之,無從解決。對於哇啦哇啦的我來說,這 種無聲的抗議,簡直是一種折磨,我寧願好好的吵一頓,大家舒舒氣,總會多點了解吧! 沉默的人如我丈夫,實在也不好過,他們沒有痛快地吐出來,屈在內心的情緒,積聚久了,會影響心理和生理健康呢! 有些男士長期壓抑情緒,變得消沉孤寂,甚至身體出現毛病,要找心理治療。亦有一小撮人強忍憤怒,久不久便像壓力煲過熱,一發不可收拾,結果他的妻子或兒女 便要叩心理學家的門。我也碰過一個事業有成的男子,在感情的領域內關閉自己,一直沒碰上大問題,因他的工作也不牽涉複雜的感受。直至一天,他的妻子不動聲 色地走了,他還是摸不著頭腦,為何自己從不發脾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性格會令太太離開他。 所以沉默的配偶,你們沉得住氣的美德固然要保留,但可否把握時機,讓較火爆的另一半有機會知道你有多不高興?為何不高興?大家交個心,衝突才有機會解決, 而你也不致受傷害而無從紓發。聲音高八度的對方,內心其實也很脆弱,不一定如你想像般兇惡,拿出勇氣來,說不定有意外的驚喜。 不要期望個性不同的夫妻終有一天會變成一樣。像我,始終是急躁、反應快、嗓子大的一個;而丈夫多年來仍從容不迫,較少做聲。不過,只要雙方多留意自己的弱 點,希望對方接納諒解之餘,也要多從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繼而調校反應,彼此的尖角便會漸漸磨平,相處自然順暢。到時大聲便不一定是錯,沉默也不會變成無 聲殺手了! 作
者:資深臨床心理學家潘麥瑞雯
人事服務及職員關係科福利服務課供稿
|
||||
<<返回特 寫>>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