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務處退役同僚協會集體回憶系列(六)
警察管理越南船民中心



1 張相片




一九七五年越戰結束後,越南難民潮隨即爆發。香港一九七九年成為「第一收容港」,大批越南難民乘船蜂湧而至。香港政府一九八八年實施甄別政策,將進入香港 的越南人分為「政治難民」和「船民」,因經濟因素進入香港的船民被視作非法入境,需被遣返越南。

由一九七五年至二○○○年,香港共收容二十多萬越南人,政府在全港不同地區設立多個營房來安置他們。很多營房是由懲教署負責,但鮮為人知的是一九八九年在 西貢設立的萬宜船民中心,是由香港警隊協助設計和興建,並全面管理多年,其後再轉交懲教署負責運作。

萬宜船民中心

萬宜船民中心設於萬宜水庫西壩一塊土地上,由長型鐵皮營房組成,羈留約七千名越南船民。船民中心由警隊負責管理,營長是一名警司,並由一名總督察級的副營 長協助,另外有近百名督察級及初級警務人員與文職同僚,他們都是由各警區借調人手組合而成。

營房由警隊協助設計和興建,管理人員很早注意到越南船民善於拆除床架鐵枝,製造不同類型的武器,例如長矛、短刀等,因此在開營之前,便要求技工用燒焊工具 焊死床架的螺絲位置。由於時間緊迫,部分警員更自發即時學習燒焊,加入這項工作。

中心日間有數十名警員當更,但要管理七千名羈留人士,包括婦女小孩的家庭組合,光是每天安排派發飯餸和處理他們的醫療需要已是一大問題。如果有一批越南人 被送到中心,當值警員必須為每名人士登記身分和搜身、檢查行李、安排營倉和派發日用品,工作量相當大。

一般船民中心是禁閉營,船民只能在中心範圍內活動。很多被羈留的船民只是無了期等待被遣返,加上營房設施簡陋,南北越人又容易引發衝突,所以,在八十和九 十年代,香港各區的營房時有爆發船民暴動事件。

注入康樂和就業元素

萬宜船民中心一九八九開始接收越南船民,管理層早已注意到如果處理不善,集體暴力事件會一觸即發。除做好防暴準備外,亦關注船民的福利,嘗試引入不同的康 樂活動和提供工作機會,作為安全活塞,宣洩羈留人士的集體情緒和過剩精力。

他們的試點對象是小孩,由非政府機構員工及警員帶領他們在大壩附近行山。當覺得可行後,再帶他們到較遠的地方遠足,甚至安排他們到北潭涌保良局渡假營游 泳。另外,管理層更聯絡有心人士捐贈康樂設施,在營地設立遊樂場。

為讓成人也有康樂活動,在營地組織了足球和排球運動,當然要帶他們出營與外面球隊比賽並不可行。管理階層更大胆的嘗試是通過志願機構的協助,在營地興建工 埸,為羈留人士提供就業機會。

萬宜船民中心嘗試為船民提供康樂活動和就業機會,注重船民福利及醫療,有效收集情報,確實減少了罪案發生,嚴重事件及集體打鬥亦少。曾於一九八九年在該中 心任副營長的麥桂成有感而發:「管理船民中心最重要是尊重,他們雖然是羈留人士,但他們都是人,只要在能力範圍內盡量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亦會配合我們的 工作!」 
    
本欄再次推出由警務處退役同僚協會資深會員提供資料,香港大學犯罪學中 心何家騏博士和朱耀光博士負責撰寫有關香港警政歷史變遷過程,與讀者分享。今期提供資料的前輩為麥桂成。

慈善團體捐贈的康樂設施。



  • 只有中文版






<<返回新聞>>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