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擺放了多件配上壁畫的警隊歷史文物,讓訪客了解過去交通執法、邊境防衛和前線警務等工作。
仿照60至70年代的警署報案室設計,設置當時常用的巨型木枱、告示牌等。置身其中,猶如時光倒流。接待處更有全新警隊博物館的紀念品供訪客選購,如磁石貼、襟章等。
帶領你坐上「時光機」,走進警隊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以動畫形式去展現不同年代的重大事件和警察故事。
設有大型電視牆展示主題資訊及電子屏幕展示警隊冷知識。你可在「AR警點」與虛擬警察拍照及攝錄影片留念,或是戴上VR眼鏡探索「虛擬警界」*內的警察故事。
* 請向博物館職員查詢此活動安排。
館內最大的展覽廳,藏品按歷史時序或警察職務展出。這些文物標誌著香港警隊重要的歷史時刻和發展歷程。
「三合會」(現稱「黑社會」)是警隊打擊的主要對象。廳內還原了以往三合會入會時使用的祭壇,讓你一窺導人迷信和營造恐懼的儀式。
精選香港歷年發生的「當代奇案」,以短片讓大家重溫一幕幕震懾人心的場面,了解刑偵人員如何鍥而不捨地偵破各宗奇案。
用作介紹警隊個別主題,廳內設有兩幅大型電視牆,可以因應不同活動及主題播放短片及照片。活化後的警隊博物館率先 以 2022 年香港回歸祖國 25 周年以及《香港國安法》為展出專題,內容涵蓋國家安全。
開埠初期,香港沒有消防部門,滅火工作主要由英軍及志願者組成的滅火隊負責。1868年5月9日,香港政府頒布消防條例,成立第一支隸屬香港警隊的正規消防隊。當時身兼警察裁判司的查理士.梅理是首任消防隊監督,負責統領消防隊。此手推消防車是早期消防隊的主要裝備,車上繪有「H.K.F.B.」及「C.P.S.」英文字樣,代表香港消防隊及中區警署。
1894年,香港爆發嚴重鼠疫,年內至少2,500人死亡,香港衞生與保安能力都備受考驗。由於有居民隱瞞疫情,政府出動英軍到疫情集中地區協助警察逐戶搜查,隔離病人,處理屍體,為房屋消毒。為表揚抗疫人員的無私和英勇,當時香港社區特別鑄造了抗瘟疫獎章,由港府向抗疫人員頒發。
1915年3月8日,村民向上水警崗報案,指龍躍頭附近山頭發現老虎蹤跡。警員葛查與賀蘭士前往調查時,老虎突然撲出施襲,葛查受傷送院搶救,四日後不治。翌日,時任新界區指揮官當奴.弼靈諴率領十多名人員,聯同村民去獵虎。過程中,印藉警員屈頓星身體多處被抓傷,當場殉職。「上水之虎」最終頭部中槍而被獵殺。老虎頭標本頂中央仍可清晰見到當年致命一槍的彈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警隊開始從英國引入有斗電單車。這種電單車其實可算是三輪車,旁邊連接了一個車斗式的座位,俗稱「艇仔」,可供載客之用。當年這些三輪電單車主要用作接送長官出外辦理公務,直至1970年代才逐漸被其他車種取代。
70年代前,香港多次暴動都出現過炸彈威脅,造成傷亡。香港警隊於1972年成立爆炸品處理課。這款舊式拆彈車型號為 「獨輪車馬克7號」,主要功用是以機械臂夾起爆炸品,將之轉移到適合位置引爆或作其他處理。拆彈車由人手遙控操作,遙控器與拆彈車之間由一條可延伸100米的電線連接,操作員可以透過拆彈車上的鏡頭觀察爆炸品及現場環境。
香港警隊正式成立後便有刑事偵緝人員,當時人員隸屬警察軍裝部,而非專責部門。專責的刑事偵緝處到1923年才成立,辦公室設於當時的警察總部。刑偵人員1920至30年代有個「暗差」徽章,又名警隊偵探徽章。
當時陸上的華警穿深綠色制服,頭戴清朝款式竹製軍帽,尖頂圓帽上漆有當時維多利亞女王的皇冠。他們穿著白襪束腳褲和中式布鞋,外形有點頭大身細,因此常常和包頭的印度籍警員一同被取笑為「大頭綠衣」。
警隊博物館引入多種科技,以建構不同主題展廳、景點,提升博物館與訪客的互動,加深大家對警務工作及警隊歷史的認識。
帶領你坐上「時光機」,走進警隊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以動畫形式去展現不同年代的重大事件和警察故事。
警隊不同單位的精英已準備就緒,以一比一的虛擬立體影像呈現在你面前,影像栩栩如生!
可曾想過穿上警隊不同年代、不同部隊的制服,化身成為警隊一員?人工智能裁縫可以助你願望成真!
以偵緝罪案為主題的多媒體互動遊戲,讓你體驗偵緝罪案的工作,並提高你的防罪意識。
只要開啟AR「警」點應用程式,手機畫面便會呈現一位虛擬警務人員,跟你一同拍照及拍片留念!
讓你以360度視野觀賞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虛擬「警」界。無論你轉到哪個方向,觸目所及的場景都令你猶如置身其中。
在電子觸碰屏幕上,將警隊文化習俗、日常工作和術語等趣味小知識一一呈現你眼前。
地址 香港山頂甘道27號
查詢電話 (852) 2849 7019
圖文傳真 (852) 2849 4573
電郵 policemuseum@police.gov.hk
免費參觀 (參觀守則)
團體參觀 (21人或以上的團體,請按此填妥表格,以便安排)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休館日
逢星期一 (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