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聲

1 張相片

香港是一個華洋共處,信息發達的國際大都會,然而在資訊泛濫的背後,大家可曾想過,與我們共處一地,呼吸著同一空氣的某些社群,卻是資訊不足,仿如社區的隱形人。以下是一名人員與非華裔群體接觸的故事。
 
颱風下的迷惘
 
去年夏季某天,八號風球高懸,狂風暴雨,市民多留在家中靜待惡劣天氣的過去。可是,在渺無人煙的街道上,數名巴基斯坦籍人士在風雨中的一個屋簷下瑟縮,靜候工作的機會。
 
葵青警區非華裔小組主管高級督察Pannu在了解事件後,便好言相勸,指出在八號風球下大多數人都不用上班,因此最好留在家中關好門窗。殊不知,巴籍人士完全不明白何謂八號風球,當然也不清楚為何街道上沒有其他人。他們詫異的表情令Pannu難以忘懷。
 
自成一國的社群
 
葵青警區是其中一個很多非華裔社群聚居的地方。由於語言、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不同,非華裔人士大多自成一國,甚少與其他人士溝通和接觸。因此,在不少非華裔家庭或店鋪,電視熒幕只會播放其國家的節目,成員交談也離不開家鄉的話題。但對於近在咫尺的四周近況,可能「接收不到」,對香港日常生活所需的資訊和知識沒有足夠概念,故他們對颱風級別分類,以至二〇一二年政府向全港合資格市民派發六千元一事可能全無認知,情況實非偶然。
 
非華裔特別小組
 
葵青警區於二〇一一年成立非華裔特別小組,期望透過主動接觸非華裔人士以打破彼此隔膜,同時亦加強非華裔社區與警方合作,打擊區內罪案。
 
由於非華裔人士對警察可能存有誤解,因此小組在剛開始運作時,經常被拒於門外。但小組成員沒有放棄,並決心為改變非華裔人士的想法而努力。
 
所謂見微知著,小組成員開始從生活所需的細節著手,首先將不同的政府單張翻譯成他們看得懂的文字,然後張貼在社區內,藉此增加非華裔居民對所住地區的常識和生活資訊,以及對小組人員的接納。
 
此外,小組又設立二十四小時熱線,一方面解答非華裔居民的疑問,以及提供適時的協助,另一方面亦可加強警隊對非華裔社區的了解,共同攜手打擊罪案。
 
促進互信互助
 
非華裔特別小組經過一年的努力,贏得非華裔居民的讚許和支持,由此可見,在警民互信互助下,人員不單是滅罪精英,更是非華裔社區與本地社區的溝通橋樑。
 
(本文由新界南高級督察Pannu Rajindarpal Singh供稿)
 
如果你想在榕樹頭分享你的故事,請電郵至storytelling@police.gov.hk
葵青警區加強與非華裔社群的溝通。
葵青警區加強與非華裔社群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