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个华洋共处,信息发达的国际大都会,然而在资讯泛滥的背后,大家可曾想过,与我们共处一地,呼吸著同一空气的某些社群,却是资讯不足,仿如社区的隐形人。以下是一名人员与非华裔群体接触的故事。
台风下的迷惘
去年夏季某天,八号风球高悬,狂风暴雨,市民多留在家中静待恶劣天气的过去。可是,在渺无人烟的街道上,数名巴基斯坦籍人士在风雨中的一个屋檐下瑟缩,静候工作的机会。
葵青警区非华裔小组主管高级督察Pannu在了解事件后,便好言相劝,指出在八号风球下大多数人都不用上班,因此最好留在家中关好门窗。殊不知,巴籍人士完全不明白何谓八号风球,当然也不清楚为何街道上没有其他人。他们诧异的表情令Pannu难以忘怀。
自成一国的社群
葵青警区是其中一个很多非华裔社群聚居的地方。由於语言、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不同,非华裔人士大多自成一国,甚少与其他人士沟通和接触。因此,在不少非华裔家庭或店铺,电视荧幕只会播放其国家的节目,成员交谈也离不开家乡的话题。但对於近在咫尺的四周近况,可能「接收不到」,对香港日常生活所需的资讯和知识没有足够概念,故他们对台风级别分类,以至二〇一二年政府向全港合资格市民派发六千元一事可能全无认知,情况实非偶然。
非华裔特别小组
葵青警区於二〇一一年成立非华裔特别小组,期望透过主动接触非华裔人士以打破彼此隔膜,同时亦加强非华裔社区与警方合作,打击区内罪案。
由於非华裔人士对警察可能存有误解,因此小组在刚开始运作时,经常被拒於门外。但小组成员没有放弃,并决心为改变非华裔人士的想法而努力。
所谓见微知著,小组成员开始从生活所需的细节著手,首先将不同的政府单张翻译成他们看得懂的文字,然后张贴在社区内,藉此增加非华裔居民对所住地区的常识和生活资讯,以及对小组人员的接纳。
此外,小组又设立二十四小时热线,一方面解答非华裔居民的疑问,以及提供适时的协助,另一方面亦可加强警队对非华裔社区的了解,共同携手打击罪案。
促进互信互助
非华裔特别小组经过一年的努力,赢得非华裔居民的赞许和支持,由此可见,在警民互信互助下,人员不单是灭罪精英,更是非华裔社区与本地社区的沟通桥梁。
(本文由新界南高级督察Pannu Rajindarpal Singh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