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聲

0 張相片

書名:幸福加減(The Happiness Equation)

作者:Bright Grenville-Cleave, Ilona Boniwell, Tina B. Tessina;張娟娟譯

出版:萬里機構‧萬里書店;2013年1月
 
作者根據最新的科學和學術研究成果,客觀分析了一百個對幸福感影響最大的積極和消極因素。作者發現幸福感和基因之間確實存在關聯,但基因的作用只佔一半,另外有四成的幸福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餘下的一成是受生活境況影響,如年齡、性別、社會地位和大環境。因此作者強調,我們可以靠自己提高幸福感,如多參與積極的活動,避免消極想法或行為等。
 
一般來說,幸福感會隨著年紀增加而不斷變化。幸福感在童年時較高,然後逐漸下降。但隨著心智成熟,閱歷增加,我們懂得釐清事物的輕重緩急,避開力不從心的事情,專注於更有意義的目標。因此我們年長後,會覺得自己比壯年時更幸福。至於性別的差異,則對幸福感影響不多。
 
有調查顯示,雖然幸福感會隨著財富增加而增加,但有錢人只比普通人幸福多一點點,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多;相反,你「認為自己健康」更能提升你的幸福感,均衡飲食也能讓你保持健康、強壯和幸福。要改善心理健康,作者建議每周鍛煉身體三次,每次半小時;每天至少大笑一次,或者每天至少對陌生人微笑一次或打招呼。每天堅持為別人做一件好事,寫感恩日記也可帶來積極的情緒。由此可見,幸福感很大程度取決於情緒健康--即是否能保持樂觀、開朗、好奇和感恩的心。
 
積極幻想是保持健康和保護自尊的重要方式,能激發創意和更容易交朋友。保持好奇心和謙虛的態度能引發積極情緒,也能減少衝突、憤怒和敵對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有多少選擇,只要足夠就好了,不要祈求完美。常對一些人和事表達感恩之情,是增強幸福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有些人遇到逆境後的復原能力很強,而有些人則不然,無法處理消極情緒,走不出心理陰影。作者從研究得悉,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心態、幽默感和自控力,都對其復原能力的強弱有影響。若能配合積極的家庭環境和互相支持的人際關係,更能形成良性循環,提升復原力和幸福感。
 
缺乏信心會影響人們面對困難的堅強程度。要建立信心,你可找親朋好友支持你,告訴他們你正在做甚麼,接受他們的鼓勵,幫助你做出更勇敢的選擇。你也可將目標分解細化,讓你逐步達成目標,逐步建立自信。
 
過度思慮會讓你變得悲觀,對自己吹毛求疵。若遇到這情況,我們要轉移注意力,問一問自己所擔心的事情在一年內是否真的要緊,如是真的,那就集中精力想一想自己能從這件事上學到甚麼,培養正面思維,不拿自己跟別人比較。
 
你曾否試過全神貫注做事,以致渾然不覺周遭發生的事情?這狀態就是所謂的「心流」,越能進入此狀態,你就會越覺得幸福!想進入「心流」狀態,你進行的活動不可太簡單或太艱難。若能參與一些你有興趣的業餘活動,可培養積極情緒。
 
擁有「接納我們」和「可以傾訴」的朋友,會提升我們的歸屬感。作者也鼓勵我們設立目標,在主動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感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放開心胸嘗試新事物,尋找有意義的人生。
 
沒有人會天天幸福,如果沒有經歷過消極情緒,我們又怎會懂得欣賞和珍惜積極的情緒呢?作者建議了很多增強幸福感的途徑,哪些方法最適合你呢?
 
「心聆團隊」第五隊麥桂成供稿
 
● 只有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