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張相片
書名:清腸美人
作者:新谷弘實;林欣儀譯
出版:臉譜出版;二〇一〇年一月
作者是著名的腸胃內視鏡醫師。他認為腸道健康,血液就會清澈,體內細胞也能獲得富足營養,人也會充滿活力而自然美麗。因此,腸道保健就是常保青春的最大秘訣。
我們每天用嘴巴攝取食物,用胃消化,然後用小腸吸收營養,大腸吸收水分,最後排泄出體外,只要這個程序順暢,身體就會健康。如果肚子經常不舒服,精神一定都不好。
有些東西會在腸道中變成垃圾。比方說,吃了太多肉類或煎炸食品後,由於缺乏刺激腸道活動所需的食物纖維、植化素(植物中所包含的活性成分)等營養,就會在腸道內較易腐壞。因此,每天攝取新鮮食品,包括水、新鮮蔬菜、水果等食品至為重要。
適度運動具有促進排汗、刺激血液循環和活化新陳代謝的效果。但作者建議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因為腸道在放鬆狀態下運作得較好,所以和緩的運動比較能活化腸道。
作者建議每天起床後都要慢慢喝杯暖水,協助更換新的體液,同時也可將細胞內的累積廢物排出體外,水腫、身體沉重等感覺將一掃而空。
以往的營養學比較重視如何「攝取」營養,卻忽略了「排出」的重要。吃甚麽東西有助排泄呢?多吃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腸內環境就會變好。相對地,肉類不含食物纖維,容易堵在腸子裏面。經過加工的穀類,如白米、麵包等食品,也是難以消化的食物。作者建議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比例,應為十五比八十五則比較理想。
要減少肉類攝取量,很多人會覺得困難。作者提議可轉吃魚類,因為肉類所含的「脂肪」會讓血液混濁,但魚類所含的「魚油」卻會讓血液變得清澈。不過,有時大型魚類會受到海洋污染,對健康有害。因此,平時吃些沙丁魚、秋刀魚,或整尾吃的小魚等,再加上含有豐富海洋礦物質的「海藻」小食,腸子狀態會確實改善。
白米上所剔除的胚芽和米糠,是稻米營養成分最高的部分。因此,日常米飯加入糙米較為理想。過量攝取糖分,胰臟就會越來越疲憊,引致胰島素功能減弱,結果血液中就會有糖分殘留而引發糖尿病。如果每天都吃甜食,精神會不安定,碰到小事情就動怒和焦躁不安。作者亦强調我們要戒除抽煙和喝酒的習慣,身體才會更健康。
「心靈、腸道、飲食」互相連動,才能創造優質生活。有些人只要碰到上班擠車狀況、重要會議、大考等壓力沉重的場面,腸子就會過敏而引發痙攣,導致腹瀉或便秘。如果壓力會讓腸道虛弱,那麽反過來說,讓你的腸子開心、強壯,抗壓力就強。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最重要就是注重飲食,再投入自己的興趣來解放身心。多抱持「愛與感恩」的心情,也是養成腸道保健習慣的重要元素。請細細品味「You are what you eat」這句話的涵義吧!
「心聆團隊」第五隊麥桂成供稿
● 只有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