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社會怨氣大,警察屢屢首當其衝。
香港投訴警察機制,以公平公正為原則,有賴警隊各部門同僚的認同,投訴課的調查工作獲得監警會一致確認,在社會上有一定公信力。
前線人員執勤時堅守「法、理、情」;而投訴警察課的工作亦不離尋求公義。彼此,堅守一樣的服務承諾。
投訴警察課處理的每一宗投訴案,訴說市民與警察之間的經歷,冷冰冰的檔案中不乏溫暖的人情味,且重情與義。
關懷
警長Kennis曾駐守投訴警察課近五年,她深深體會工作的繁重,高峰期同時面對近四十宗個案,「難處是你要對每個投訴人都公平,不能夠只偏重處理某一個案,時間分配要平均」。曾有失明人士,因病被輔導中心禁止參與活動而鬧事,後來投訴警方執法不公,達十多條指控,她要聯絡四十個目擊證人,多是聾啞人士,溝通十分困難。投訴人本身因殘障受歧視的苦水,她也要耐心聆聽,談到不合處,電話被切線是常有之事。
市民不諒解,時有辱罵,但沒有影響Kennis的熱誠。她自言喜歡從事調查,聯絡投訴人、被投訴的同僚、尋找目擊證人、取口供、現場視察。雖然要向監警會存檔問責,或需時較長,但有另一種滿足感。
「如果市民誤會警隊或不了解程序,那我的工作就是公正地調查、解釋警察守則、釋除疑慮,反而增加了警隊的正面形象」,但不是所有同僚能承受壓力。多年磨練,Kennis以維護市民對警隊信心為目標,有來電無理辱罵,便當作訓練自己的心理質素,「投訴人氣憤,要明白、要體諒」她神情堅定地說。
對工作,她自言沒有獨門心法,只有本着細心,關懷。「角色也像社工,有次去監房見投訴人,她是違返逗留條件的內地妓女,鄉下家人患病,她擔心要在香港坐監,我便說你也是個孝女啊,坐監不會太久。」人情味,沒有被職責完全掩蓋。
信任
另一名警長陳金成,在投訴課超過四年。「警察眼前見到的,未必是真實一面,需多研究。」所以他喜歡調查,尋根究底,有時聯誼被朋友取笑他的口吻像審犯。
「我不介意說多些、問多點。有時警察不善與人溝通,才引致誤會」他形容調查投訴指控,有時要向市民作心理戰,揣摩投訴原因,也是學問。對被投訴的同事,他感同身受,「我都做過前線,臨場處理案件會有壓力,掛萬漏一是人之常情,同事又不是犯人」。但同僚對投訴課可有芥蒂?「平常心,盡量持平,問心無愧」。
公平公正尋找真相之難,見於一次調查。陳金成遇到一個與投訴人有利益關係的目擊證人,他需穿梭中港兩地工作,取證極為困難,但憑鍥而不捨的信念及毅力,終成功取得證人口供,反控投訴人作虛假指控,還同僚清白。
認同
隨智能手機的流行,警察往往成為市民拍攝對象。當差三十七年的警署警長陳勇銳(時沙陳)在元朗處理一宗土地糾紛期間被拍攝,他與涉案人士十多分鐘的對話,遭剪輯成偏幫其中一方的對白,並被上載互聯網。其後糾紛中的另外一方向警察投訴課投訴他。
面對鏡頭,時沙陳笑言「已經習慣了,行出街抄牌都可能被錄影」。他笑言已有豐富的前線經驗,且快要退休,更重要的是他自信處理糾紛時,講每件事都經過思考,亦清楚自己說和做了什麼,「只要我本住天地良心,跟法例而行,佢點放(上網)我都不怕!」
經過調查,投訴課取得其他錄像記錄,證實時沙陳當日的處理「並無過錯」,還他一個清白。
時沙陳展現的是對自己和投訴課的專業,而他對投訴機制的信任,令投訴課能有效而全面地作出調查,他的警務工作及專業判斷,最終獲認同。
警員方紀敏(阿敏)跟時沙陳有類似遭遇,他在元朗西菁街向違泊車輛發告票時,被一名違泊車主一面持手機拍攝,一面夾雜粗口質問他抄牌的理據,片段更被上載互聯網。
鏡頭下,阿敏克制地回應對方連珠發炮的數落。最後,他建議事主可向中央交通檢控組就告票提出異議。
片段被上載後,不少網民替阿敏不值,最令阿敏在意的,是同班師兄弟的網上留言。當時阿敏不斷反思,擔心會受罰,為此十分難過。
可幸,同僚和上級都理解他當時面對的困境,長官亦表揚他在受壓時仍能沉著應對。
面對衝突與挑釁,常人都難以沉住怒氣,阿敏做到了以禮相待,與他的成長路有關。「我母親一個人辛苦賺錢供我讀書,我中學時做多份兼職幫補家計,遇過不少客人無理取鬧。」他自言經過歷練,處事都盡量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