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聲

1 张相片

从七十年代至今,在时代巨轮下,警队经历了不少转变。投诉警察制度亦然。其中,监管处处长邓厚江及监警会委员张达明经常就投诉的处理,警务人员的操守,以致警队的服务质素走在最前线。邓厚江和张达明教授将藉本文细诉他们的阅历和感受。

监警会委员张达明
 
价值●精神
 
人们常说,法治是香港的核心价值。警察是执法者,但不时遭执法对象挑战权威,当街辱骂、拍片上载网络、甚至入禀法院。
 
监警会委员张达明,本身是香港大学法律学院的助理教授,他说,法治其中一项核心是规限公权力不被滥用,保障市民应有的自由。
 
当警方有合理怀疑有人干犯罪行就有权作出拘捕,但张达明认为过往的案例证明有相当的酌情空间。他不能接受警员因害怕被报案人投诉失职而草率作出拘捕,事后令当事人饱吃惊风散。
 
近年多了声音指责警方是政治工具,打压社会运动。张达明觉得个别人士的即兴行动,双方都无法预料,但警方事前不能只与社运组织者沟通,而是要从市民角度出发看问题。「普遍人其实抱观望的心态,警方不断声称清场,但不行动,他们会理解为变相容许。」要避免「狼来了」的效应,警方正式清场时一定要有清晰警告,让市民判断离去抑或冒险留守。
 
最近民间酝酿讨论「占领中环」,张达明认为抗争者与警队对法治存在不同理解。舆论战鼓已经擂响,警方会否有一天站在争取普选的市民的对立面?张达明选择相信警方,既要保障市民集会自由的宪法权利,也要维持社会秩序,对暴力行为要坚决执法。
 
独立●公平
 
担任委员四年多的张达明认为, 警方对法治的理解有进步,像「剥光猪」搜身的做法已被收紧,逐渐为警队文化所接纳,亦极少出现对警员「砌生猪肉」的投诉。
 
他说绝大部分的投诉个案,监警会都能督促投诉警察课公平公正进行调查,证明投诉机制行之有效。有时处理完市民的恶意投诉后,他甚至建议处方嘉许尽责的警员。「我秉持的原则是,对投诉人或警员都要公平公道!」
 
代价是,不计开会,他每星期至少花上一天阅读投诉警察课传来的大量文件。
 
虽然要严格监督警员的执法理据和操守,张达明对警队表现赞赏有加。他指与外国比较,香港警察整体一流。「我都会参与游行,对前线警员表现有目共睹,大多尽忠职守,专业处理。」张达明很明白前线警员面对的压力,市民怨气多,传媒时有报导个别警员缺失,都影响士气。
 
他寄语警员要逐渐学会不亢不卑的态度回应不实指责,既疏导自己情绪,也维护警队形象。
 
肩负四年多的重任,铁人也有想退下的时候。张达明说,完成余下两年任期后,会专注法律学院的义务计划,带领学生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无偿法律谘询服务。
 
监管处处长邓厚江
 
评价●卓越
 
监察警队不只是警队内部的事,市民、传媒的天眼无处不在。但邓厚江反而认为这样令他的工作变得「好好做」。「香港对警察的监察好透澈,不只有投诉及内部调查科同事帮我监管警察部,还有廉政公署、监警会、传媒。尤其是今时今日科技进步,所有东西坦荡荡呈现在市民面前,那么多雪亮眼睛望住你,怎有机会避过监察?在岗位上,我得到很多人的协助,而在各方严谨的监察下,我很高兴警队不断自强不息。」
 
邓厚江认为,香港现行的监警制度比起其他地方都优胜。「先讲效率,超过百分之九十投诉个案的调查工作在四个月内完成,超过百分之九十四被投诉人接纳调查结果。」
 
「我觉得香港警察的声誉在香港以外还高过在本地,其他人在外国有比较时,就会知道香港警察做得不错。香港的罪案数字低,学者研究及联合国调查对香港警队的评价都是名列前茅。」
 
「有朋友来到香港跟我说香港的治安很好,又认为香港人的素质很高,市民亦很尊重法律。」也许正因为香港人尊重法律、懂得法律,所以才会懂得评价警察的权力,评价警队的服务。
 
「市民要求近乎完美的警队,我亦认为警队应以此为目标,虽然完美是不可能,但应追求尽善尽美。而社会的变迁对『完美』的定义会有所改变。如七百万人无人批评警队,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啊?我会诧异亦会感不安。」
 
回顾●寄语
 
邓厚光在任三十多年,历尽警队变革,临别在即又有甚么体会?
 
「不论三十多年前或是今天,警察与市民从不是对立。只是三十年前的市民会觉得警察有权威,警民之间有明确的距离。现在警察和市民感觉亲近了,其实这个平衡比较稳阵。之前,警民关系犹如一个倒三角,现在的警民关系就如正三角般扎实稳阵。」
 
「我做了三十多年警察,转眼间几个星期后我就要交回我的制服、证件,做一个平实的市民。我希望警队继续自强不息。真心的,我退休前的心情是十分放心。」
 
投●缘
 
香港投诉警察机制,以公平公正为原则。警察投诉课的调查工作获监警会一致确认,在社会上有一定公信力。去年该课接获二千三百七十九宗市民投诉。每宗个案诉说著市民与警察间的经历,冷冰冰的档案中,不乏温暖的人情味,且重情与义。
 
为推动社区警政的社群参与,让警队同事及普罗市民更加了解该课的人与事,该课邀请了三名中文大学新闻系同学,撰写一系列名为「投●缘」的人物专访,娓娓道出在「投」诉课结下的「缘」份。

莫凯琳

这次有机会采访两名曾被市民辱骂和拍片的前线警员,我感受到警员处理市民无理投诉的困难,一方面要在镜头前维持警方理性的形象,另一方面要调解对方的误解,这无论对资历深浅的警员都是个挑战。纵使面对媒体的非议,无损两名警员日后坚守崇高的工作精神,令人钦佩。

梁昊贤

参与今次的访问让我对警察的工作有更深认识。近年多了警民冲突的新闻,前线警员往往成为众矢之的,但评论之前最需要是更多的了解,对事实的掌握,两次访问令我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警察的工作程序与难处,也很享受与受访者倾谈的时光。

Jessica

记得我曾在其中一篇访问中提到,作为九十后,我已经很久没听过有人还能骄傲地说:「当警察是我自小的志愿!」三次访问中的最大得著,就是见识了各名受访者对警队的一腔热诚。多名警队的老前辈不仅分享了他们在警队的喜与悲,也分享了他们对人生态度的点滴,与其说是访问,不如说是上了人生的一堂课。

邓厚江陪同监警会委员访问九龙东交通总部,张达明(右三)亦有出席活动。
邓厚江陪同监警会委员访问九龙东交通总部,张达明(右三)亦有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