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相片
涉及家庭暴力、親屬暴力、性暴力、虐兒和虐老的「虐待案件」,是警方最難解決的案件之一。若未能有效處理所舉報的虐待案件,不但會讓問題延續,更可能造成嚴重悲劇。
香港以至國際社會普遍認為,要有效處理虐待案件,必須依靠相關人士的合作。香港政府採用跨部門多專業合作模式,融合為警方工作程序,以達到保護受虐者及其家人並將施虐者繩之於法的目的。
然而,導致虐待案件的原因複雜,而且事件對部分受害者做成十分負面的心理影響,因此人員有時未能迅速理解受害者的感受和需要。
受害者通常基於施虐者是其家人或賴以照顧的親屬,害怕失去支援,或希望避免造成家庭不和或困窘,甚至自以為是問題源頭而感羞愧、歉疚,或擔心遭人懷疑或責備而拒絕或不願意舉報,增加警方處理案件的難度。
若受害者是兒童、精神不健全人士(包括高齡人士)、非操流利本地話或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人士,人員亦難與他們溝通。
無論如何,前線人員在初步處理個案時抱持的態度,往往影響受害者是否全面配合警方調查工作。若人員表現不耐煩,缺乏同理心和諒解,或態度過於官僚,受害者或對所提供的服務質素存疑,警方亦可能錯失取得受害者積極合作的機會。
礙於上述困難,人員處理虐待案件受害人時多花時間、加倍努力及以同理心去全面理解他們的處境尤其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將案件分類,並提供切合受害人所需的服務。
為提升人員在處理虐待案件受害人時須具備的認知敏感度,保護兒童政策組最近製作了一輯名為《內外情》的影片供警隊廣泛分發。影片內容根據真實虐待個案改編,並由專業電影公司製作,以及由專業演員與前線人員志願攜手演出。
影片劇情集中講述家庭及性暴力案件、虐兒及虐老案件中受害人的經歷及困境,展示人員處理案件時因敏感度不足而引至的負面影響。同時,兩名真實受害人亦敘述了她們報案時經歷的創傷感受。保護兒童政策組臨床心理學家徐佩宏博士在影片中提供專家意見,重點指出當處理虐待案件受害人時須注意的事項,特別是「應做」和「不應做」的事項,希望人員思考如何以不同方式處理事件。
《內外情》已被納入警察學院課程,並從第三季起在各警區的警隊訓練日播放,以及於九月中上載內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