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趨勢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短訊(SMS)已成為商業機構與政府部門聯絡用戶的重要工具。然而,詐騙集團亦利用短訊來騙取個人資料、銀行帳戶資訊,甚至直接騙取金錢。這類詐騙短訊通常假冒銀行、政府機構、物流公司、電訊商等,內容包含誘導性連結,要求受害者點擊並輸入個人資料,或直接致電騙徒提供敏感資訊。

常見的詐騙短訊手法
詐騙短訊主要利用偽裝、威嚇、利誘等方式來欺騙受害者。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詐騙手法:
-
假冒銀行或金融機構
內容通常聲稱受害者的銀行帳戶有異常交易,或需要驗證身份,要求點擊連結登入銀行網站。
連結實際上是釣魚網站,用來竊取受害者的銀行帳戶資訊。
部分騙徒更會提供假冒客服熱線,誘導受害者主動聯絡提供敏感資料。
例子:【XX銀行通知】您的帳戶疑似異常交易,請立即登入驗證以免影響使用:https://fakebank.com如何識別
- 銀行不會以短訊要求點擊連結或提供密碼。
- 查看網址是否與官方網站相符,如有拼寫錯誤或不尋常的字母、數字組合,應提高警覺。
- 直接致電銀行官方熱線查詢,不要撥打短訊內提供的電話號碼。
-
假冒政府機構
騙徒會冒充稅務局、警察、入境處等,聲稱受害者涉及刑事案件、未繳稅款或有未完成的政府手續,要求立即點擊連結或聯絡指定電話。
這類詐騙利用受害者對政府機構的敬畏心理,使其驚慌失措,迅速按照指示行動。
例子:【香港警務處】您的身份證涉及刑事案件,請立即聯絡+852 6123 4567,以免被起訴。如何識別
- 政府機構不會透過短訊通知刑事案件或要求轉帳。
- 政府官方電話一般不會顯示為普通手機號碼(如+852 6XXX XXXX)。
- 如有疑問,可直接聯絡政府機構官方網站上列出的聯絡方式。
-
假冒物流公司或快遞通知
騙徒冒充DHL、FedEx、SF Express等快遞公司,聲稱受害者有包裹未支付運費或需要提供額外資訊,誘導受害者點擊連結並輸入個人資料。
若點擊詐騙連結,受害者可能會被導向假網站,輸入信用卡資料後導致金錢損失。
例子:【DHL通知】您的包裹無法派送,請點擊以下連結支付額外運費:https://fake-dhl.com如何識別
- 快遞公司不會無故要求點擊連結或輸入付款資訊。
- 核對快遞單號,可直接到物流公司官方網站查詢。
- 不要點擊不明連結,直接致電快遞公司查詢。
-
假冒電訊商或訂閱服務
騙徒會冒充電訊公司(如csl、SmarTone、PCCW)或串流平台(如Netflix、Spotify),聲稱受害者的帳戶已過期或有未支付賬單,要求立即點擊連結支付。
受害者輸入信用卡資料後,騙徒便會盜取並進行不法交易。
例子:【Netflix通知】您的帳戶即將到期,請立即更新付款資料以免影響觀看:https://fake-netflix.com如何識別
- 登入官方網站核對帳戶狀態,不要直接點擊短訊中的連結。
- 訂閱服務不會透過短訊要求更新信用卡資料。
重溫:《警聲百二秒II》第26集 - 驗明正身

在無綫電視與香港警務處公共關係部聯合製作的節目《警聲百二秒II》第26集中,TVB藝人鄭衍峰(Leonard)、羅毓儀(Yuki)以情景演繹,演示了短訊騙案的常見手法。劇情描述Leonard收到一位不知名女子(Yuki飾)的短訊,自稱是他的姐姐,還提供不同的「假證據」以說服自己,幸好最終抱有懷疑,力保不失。
警方提醒,來歷不明的人發送的訊息,千萬不要胡亂打開,很多釣魚騙案的受害人,都是收到一些冒充真實機構的虛假訊息,受害人誤信為真,結果招致損失。警方指出有一招可以分辨發訊人的真偽,如果收到訊息,而該發訊人電話號碼前面有個”#”號,即證明他已參加通訊辦的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就可以辨識他的身分是真實無誤。如市民收到沒有”#”開首的電話號碼訊息,並附有連結的話,就不要隨便打開。
如何防範詐騙短訊?
-
不點擊不明連結
若收到陌生或不明來歷的短訊,切勿隨意點擊內含的連結,應先確認來源是否可信。
-
檢查發送者身份
官方機構的短訊通常會顯示官方名稱,如「HSBC」、「PCCW」,而非普通手機號碼。
-
核實親友身份
若收到親友的借錢或請求幫助訊息,應致電確認對方身份,而不是直接回覆WhatsApp訊息。
若發送者是私人手機號碼,應提高警覺。
-
直接聯絡官方客服
如果不確定短訊內容是否屬實,可直接到相關機構的官方網站查詢,或撥打官方熱線,而非使用短訊內提供的聯絡方式。
-
啟用雙重驗證(2FA)
設置雙重驗證可增加帳戶安全性,即使密碼被盜,亦能提供額外保護層。
-
安裝防詐騙應用程式
可安裝防詐騙短訊過濾應用(如「HK警察防騙視伏器」或電訊商提供的防詐騙工具),幫助過濾及攔截可疑短訊。
-
舉報詐騙短訊
若收到疑似詐騙短訊,可向香港警方「防騙易」平台或電訊商舉報,以幫助當局打擊詐騙活動。
常見問題 FAQ
A: 可檢查網址是否包含拼寫錯誤、特殊符號,或與官方域名不符。官方機構不會透過短訊要求點擊連結輸入敏感資料。
A: 切勿回覆或點擊連結,應直接撥打政府官網列出的聯絡電話查證,並向警方舉報該訊息。
A: 常見特徵包括:
- 使用非官方手機號碼發送
- 緊急威脅語氣(如「立即行動否則帳戶凍結」)
- 包含縮短或可疑連結
- 要求提供密碼或信用卡資訊
A: 可透過以下方式舉報:
- 警方「防騙易」熱線:18222
- 電訊商提供的詐騙舉報管道